在海上,鄭和的船隊所向披靡。
無論是倭寇還是海盜,從未曾在鄭和的手中占到便宜。
甚至在馬六甲耀武揚威一時的大海盜都被鄭和活捉。
可如今,這才過去多久
從前威武的船隊不在,海上倭寇作亂,甚至深入內陸。
而鄭和留下的航海圖也成為了歷史謎團。
有人說是成化時期的大臣劉大夏為了阻止朱見深派人繼續航海事業而藏匿燒毀了所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包括航海圖。
也有人說,航海圖毀于清朝。
只是看著眼前這片大海上再也沒有大明的船隊縱橫。
相反,大明的船只擱淺在岸邊碼頭,只見海上倭寇在大明海岸線興風作浪。
姜煙都無法想象,若是鄭和知道這件事情,會是有多落寞。
曾經的海上霸主,如今對付倭寇都如此艱難。
戚繼光一腳將面前的石塊踢入海中。
耳邊都是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
“嗤如今這倭寇,皆是內亂所致。”戚繼光皺眉,打了這么多年的仗,誰還不清楚這其中的貓膩嗎
朝廷讓沿海地區片板不得下海,偏偏江浙兩省還因為抑商的緣故,百姓們活不下去,商人們想要更多的利益。
加上大海對面的國家正處于他們的“戰國時代”,內部動蕩,百姓一樣活不下去。
雙方好似一拍即合。
明朝初年的確是真倭寇。
可到了嘉靖年間,倭寇中十之有七,都是民間商人組織的。
戚繼光憤恨的看著眼前這片海,為了利益,害死了那么多人,實在是可恨
俞大猷卻要想得開些,看著浪花朵朵,在海面上形成一片一片的白色泡沫。
對戚繼光說“不管內亂還是外患,我們總要打仗維護好這一片清明。”
“我知道。可”戚繼光眸子瞪著遠方,許久之后才收回來,無奈道“不管真倭假倭,總要維護好一片清明。”
姜煙看著這片大海,心中卻始終覺得沉甸甸的。
她其實不信命,也不信什么所謂的國運。
可一步步看著大明朝著末路走去,姜煙甚至有一種“時不待我”的遺憾和感嘆。
大明創立得轟轟烈烈,恍若一道驚雷。
可從嘉慶之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縱然維持了片刻中興,但大明早已是斷了桅桿的大船,在海上失去了控制。
嘉慶年間的大地震,一直到隆慶繼位的時候,都頻繁到幾乎一月一震。
之后更是遇見了小冰河期,全國各地受災。
草原上的異族崛起。
海對面因為日本的“戰國時代”混亂,許多日本武士為了糊口,選擇成為倭寇。
有的甚至是受雇于明朝的商人,在海上作亂。
有趣的是。
在明朝作亂一時的倭寇,到了清朝的時候因為他們結束了“戰國時代”,約束流民。在清朝初年卻鮮少有倭寇作亂的消息。
只是到了清朝末年,這些人改頭換面,卷土重來。
姜煙收回思緒,看著身邊的兩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