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對面,是一個粗布麻衣,戴著斗笠的中年男人。
看起來不像讀書人,倒是像一位老農。
姜煙看過二十六歲一襲綠袍,帶著幞頭,上面還簪著嬌嫩鮮花的青年范仲淹。
雖不是什么濁世佳公子,卻也是風度翩翩,自有氣度。
看到如今的范仲淹,姜煙坐在餅鋪門口都冷不丁的竄起來。
泰州興修水利如此折騰人嗎
如今三十八歲的范仲淹,看起來就如同四十八歲。
愈發靠近姜煙在現代時見過的范仲淹。
“早就聽聞希文大才,此番邀請,也是盼著希文可以早日到來,為天下學子做引路燈”
晏殊態度真切,言辭誠懇。
他是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應天書院,這般才能令學子們解惑,為大宋培養更多人才。
范仲淹連連推辭,謙虛道“引路燈不敢當。”
他看著前方,拱橋后便是應天書院“惟愿有所幫助,不負這莘莘學子的期盼。”
“不錯”晏殊眼前一亮。
他之前還是有些擔心的。
姜煙走在人群后面,看著他們往應天書院走。
其實姜煙也是到了幻境才知道。
原來北宋的應天府竟然不是南京,而是河南商丘。
而這里的應天府與北宋大部分書院都建在山林之中不同,是唯一的一所建在鬧市區的書院。
放在現代,那就簡直是在市中心的重點學校,連帶著周圍的房子都是搶手的學區房。
晏殊和范仲淹在橋上等了姜煙一會兒,兩人一左一右的站在她身邊,指著前方建筑古樸的書院大門。
“應天書院是五代時后晉楊愨創立,那時還叫睢陽書院。只可惜,五代時文脈衰敗,這書院都差點遭了戰火。后多虧本地善心人曹誠以三百金重修,這才保住了這座書院。”晏殊很是心疼。
撫摸著書院大門明顯的裂痕,說“自我來應天后,見到這書院,又想著如今科舉還在,卻無官學。長此以往,有弊無利,人才要想出頭,難上加難。”
范仲淹抬頭仰望書院,臉上只露出含蓄的笑,什么也沒說。
可姜煙站在他身邊,卻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應天書院啊。
在未來,這座書院只剩下殘垣斷壁,根本找不到當年盛況。
要知道,北宋年間,應天書院是古代四大書院之首。后世更為人津津樂道的白鹿洞書院、岳麓和嵩陽書院,應天書院興盛時多達千人來此求學,更是引發了國內四處興辦書院的熱潮。
可以說,是應天書院掀起了宋朝文學熱潮的一角。
“只可惜,毀在了靖康之亂。”姜煙才嘆氣,一回頭就對上了兩雙如刀子一般的目光。
晏殊壓著怒火,磨牙道“姜姑娘可以不說這話的。”
他們在現代也不是沒有看到過這些。
就算沒有刻意去找,只看南宋后來偏安一隅的地界,想也能夠想到應天書院的結果是如何。
范仲淹也下意識捂著心口,喘著氣說“姜姑娘,你這你”
說話的時候指著書院大門,又指了指周圍,最后還是頹喪的落下手臂。
姜煙站在門口,也是沒有想到自己只是隨口一說,卻無意中深深的扎了這兩人兩刀。
畢竟,應天書院的崛起,與他們的努力脫不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