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會嗎不會突然哪一天又嚴了吧”江慧竹問道。
江諾搖頭“至少小生意是可以的,但短時間內不能做大,嘗試改革這條路,得一步步走,上頭也在試探,嘗試走出一條合適的路,如果在上頭決定之前走大了,那也是有可能出事的。”
江諾記得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幾年,做小生意是有限制的,有的生意需要雇人,那也有人數的限制,超出了也不行。
雖然也并不覺得三姨和小姨真能做太大的生意,但該說的話她還是要說,就當是幫助她們思考。
“那你的意思是,知青回城會推動小生意發展起來”這次問話的人是江慧菊。
“對,”江諾點頭,“小姨覺得,知青回城想要賺錢,又沒有工作的情況下,會走什么路”
江慧菊皺了皺眉頭,許久后嘗試著猜測“偷東西搶東西還有做壞事”
說完,江慧菊認真看著江諾。
江諾在她的注視下點了頭。
“那按這么說,還不如讓他們做小生意呢,”江慧菊說著,突然恍然大悟,“我懂了,所以讓大家做小生意,其實就是在兩個選擇里選一個,要我選我也選讓他們去做小生意去。”
“不一定是兩個選擇,可能有很多個選擇,”江諾說道,“任何路子走下去都有風險,可能走這條路的形勢要等走十年二十年才會逐漸明朗,但這條路總要去嘗試。”
“那還挺難的,”江慧菊嘆了一聲,“我覺得我們現在就像是在漆黑的狀態下摸黑走路,誰也不知道前頭有什么。”
“那也得走,不走的話永遠都不會有改變,”江慧竹接了話,“既然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我們現在也想不了那么多,諾諾,不如你再給我們講講京市吧,明天一早我們又得去編竹制品,就沒時間聽你講了。”
“行,那我慢慢講給你們聽。”
如今的京市也沒有特別先進的地方,至少在江諾看來,她覺得現在的京市就像是她記憶中的十八線城市,屬于落后的存在。
可對比縣城,京市確實算是很好了。
江諾挑著講了一些京市的情況,比如說京市路上明顯要比縣城多的自行車,馬路上四處可見的小汽車,京市的各種吃食,還有那些很經典的地標建筑。
晚上的時間不多,她能講的事也不多,但面前的幾人,包括外婆在內都聽的津津有味,從她們眼中,還可以明顯看出對京市生活的羨慕,以及對京市的興趣。
江諾知道她們的想法,但她也知道,遲早有一天她們幾人都可以去京市逛,所以倒也不用太憂傷。
“真不愧是京市,這么多人家有小汽車啊,咱們縣城都看不到小汽車。”
“也有,我看到過一輛,但好多人看呢,那車子,大冬天坐在里頭也不冷。”
“坐拖拉機也不會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