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長、曲副各自親領一屯,故有屯長1名,屯副3名,什長9名,伍長15名,共150人。
三曲一營,有營正、營副各1名。
營正、營副各自親領一曲,此外尚有親衛、憲衛各一屯,后勤一屯···共有600人。
其中,親衛受營正親自指揮,主要負責營正、營副安全;憲衛負責軍紀,亦是戰時執法隊。
不論親衛、憲衛,皆由乾幫總舵(日后軍隊總部)訓練,然后撥付給下面。
高層軍制如下——
五營一旅,有旅帥、旅副各1名,親衛、憲衛各一曲,后勤兩曲,共3600人。
三旅一軍,有軍侯、軍師、軍正、軍佐各1名,親衛、憲衛各一營,后勤一營,行軍參謀10人。
軍侯親領1旅和親衛營,軍師領行軍參謀,軍正領憲衛營,軍佐領后勤營。
一軍共126013人。
五軍至十軍為一軍團,委一元帥統之!
與軍職相匹配的,還有軍銜。
共有五級,如下——
兵:新兵、列兵、正兵。
衛:右衛、左衛、上衛。
校尉:右校尉、左校尉、上校尉。
將軍:裨將、副將、正將、上將軍、大將軍
元帥:元帥、大元帥
這里的軍銜和雨部的職稱是有一定重合的,為的便是日后將雨部歸為特殊軍事部門進行管理。
而為了方便與乾幫目前實行的五色九葉銜級相互對應和轉換,歐陽野幾人連乾幫軍隊的制服、等級標識也都想好了。
軍服依舊以青衣為主,其中戰袍歐陽野更是已經定為豎領、緊袖、右衽、束腰、下擺及膝的樣式。
等級標識則用橫杠秀在袖口和領口。
兵級軍銜為無杠、一綠杠、二綠杠。
衛級軍銜為一黃杠至三黃杠。
校尉級軍銜為一銀杠至三銀杠。
將軍級軍銜為一金杠至五金杠。
元帥級軍銜標識為紫紋銀邊,大元帥級軍銜標識為紫紋金邊。
···
軍制定下來后,歐陽野當即令楊二青主持軍隊兵員的選拔與整編工作,準備先編出一個軍。
僅憑夷陵府城乾幫現在的三千多人,自然不夠兵員選拔。
但總舵那邊收到前日歐陽野離開府城時讓人送的飛鴿傳信,已經在調遣施州府乃巫縣總舵的土行旗幫眾大舉東下了。
不論是從巫縣出發,還是從施州府出發,都有水路順流而下,只需一日時間,乾幫人數眾多的土行旗幫眾便可匯聚此處。
除此之外,歐陽野還將印飛虎任命為新的土行旗旗主,管豹則為副旗主輔佐之。
至于楊二青則被歐陽野任命為乾幫第一軍軍侯,專門負責統兵作戰。
劉生則被任命為第一軍軍師,戚三娘被任命為第一軍軍佐,軍正則由王錚出任。
至于空出的刑堂堂主之位,則由副堂主童櫟暫代。
此外,第一軍另外兩個旅帥也由歐陽野親自任命,分別是高強、萬褚。
這兩人不僅都有真氣境的實力,戰力也接近三昧境,更是歐陽野親信,做這第一軍的旅帥是很合適的。
從以上人手配置,就知道歐陽野對這個新鮮出爐的第一軍有多么重視。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