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野聽李書元說話語氣,觀其神態,便知道對方對這份“興學計劃”很迷信,八成有一套長篇大論在后面等著。
他原本因李書元的年齡以及教書育人的成就,準備語氣和緩些的,現在卻改了想法。
于是他直接搖頭道:“何止是不妥,簡直是大大的不妥。”
聽歐陽野這么說,李書元心中更氣,立馬道:“敢問陛下,是哪些地方大大不妥?”
歐陽野看一遍就記住了折子中的內容,因此便將其放在石桌上,直視李書元道:“其一,當世武道稱尊,既然興學,為什么只教四書五經等傳統科舉內容,而不教授武學?”
“其二,李尚書折子上說要在全國各地興辦書院,卻只分為撥錢糧增加官學和鼓勵士紳辦私學兩種辦法,對官學、私學有何要求,全然沒提一個字。”
“其三,這折子中雖然反復提到要大興教育,卻沒有定下具體目標。比如要在多少年內,在全國建成多少學校,擁有多少學生,每年需要多少經費,諸如此類,通通是模糊的,這怎么能行?”
“最后,應該有人同李尚書提過朕當年建立的雛鷹院吧?李尚書為何沒想過參考下雛鷹院的辦學模式,然后做一些適宜的改變,在全國推廣呢?”
雛鷹院的存在是歐陽野沒提點教育部如何弄這份興學計劃的主要原因——他原以為以這些官員的眼色,應該知道推廣雛鷹院模式的。
李書元聽著歐陽野的話,漸漸瞠目結舌。
他很想說:以前朝廷辦學不都是這么辦的嗎?
但這話,他沒法兒理直氣壯地對作為皇帝的歐陽野說出來。
最重要的是,他沒想到歐陽野對興學之事并非一無所知,而是見解極深的樣子。
不過最后他還是找到歐陽野這番話的一個反駁點,于是悶悶地道:“雛鷹院乃天子門學,理應獨此一份,怎可推廣天下?”
這一下輪到歐陽野瞠目結舌了。
他沒想到李書元排除推廣雛鷹院模式的理由竟然如此“強大”。
一愣之后,歐陽野便反問道:“李尚書覺得朕的帝位需要通過天子門學來鞏固?”
這話李書元可不敢認。
他若是認了,豈不是在質疑歐陽野這位帝王的正統性?
若如此,他何必在大乾朝堂為官?
但僅憑歐陽野之前那番話,想讓他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人數,還是不行。
于是李書元避開歐陽野的問題,用貌似請教的語氣問道:“那陛下覺得大乾的興學計劃該是怎樣的了?”
這句話潛意思是:你不是說我這份不行么,你弄一份行的出來啊。
歐陽野正要借此機會提點李書元,因此稍稍思考,便講了起來——
“首先,學校的教學內容必須做出改變。四書五經等儒家教化百姓的經典肯定還是要教的,但卻不能只教儒家經典。
其他如算學、天文地理之類的知識也應該重視起來。當然,最主要的就是武學。
當世武道昌盛,朝廷需要做的不是打壓,而是引導。既然武林門派、江湖幫會出身的武者不容易控制,那么朝廷就自己培養武者,乃至最終讓天下間武者都出自朝廷的學校,而非門派幫會。
如此,既可以讓朝廷武力保持長久的強大,又可以有效的監控、約束天下間的武者。”
只聽歐陽野這一段理論,李書元面色就變了,不再是先前那種等著看笑話的神態,而是雙目閃亮,露出驚喜之色。
原本,李書元以為歐陽野非要讓學校教授武學,只是如歷代開國皇帝般重武輕文。
卻不曾想,歐陽野竟然有如此深遠的思量。
大虞對朝廷武力下降、武林江湖武者日漸泛濫之事是進行過好幾次改革的,以李書元的年齡,甚至親歷了大虞最后一次相關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