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林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老實挑選系統給出的獎勵。
她先研究了一下“海洋水族館”。
誠然,人們來到海邊,除了沙灘項目,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洋主題公園。因為生活在海里的海洋動物可不是那么容易看到和接觸的,所以各大海洋世界的存在就滿足了人們的好奇之心。
李瑤林也想要一座海洋水族館,但她想到這個建筑面積只有1000平方米,作為水族館來說,太小了。
水族館需要有供游客活動的區域,也需要有能讓海洋生物活動的超大水箱。留出人類活動區域后,剩余這點地方,哪怕只養皮皮這一頭白海豚,對方也會嫌這兒小,活動不開來,遲早給整抑郁了。
就算隨著海神滿意度的增加,這座“特殊建筑”也能擴張,可按海神滿意度的上限為100計算,現在的滿意度已經達到60,也就是說,只剩40點滿意度可以刷,這座水族館可擴張的面積也就4000平方米。
總共只有5000平方米的海洋水族館,連c隆海洋王國面積的千分之四都不到。
而且,哪怕只有1000平方米,行舟島也已經沒有位置放水族館了,倒是可以放到文創產業園去。
可行舟島周圍的海域就很適宜海洋動物們生存,她為什么要多此一舉讓它們到水族館里去生活呢
所以她首先就排除了這個選項。
再看“古建筑遺址”
它看起來跟“海洋水族館”“海洋生態走廊”格格不入,可仔細一琢磨的話,它也不是不能成為濱海旅游文化中的一部分。
例如,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就十分出名,世界各地的海域都有發現海底遺跡的事例,所以如果將這個“古建筑遺址”放置在行舟島周圍的海域,也能成為吸引游客的特色景點之一。
只是它不太便利的地方除了會引來考古界的關注、重視之外,游客也需要通過潛水這項活動才能一睹它的真容,這將會篩掉大部分游客。
最后,李瑤林的目光落在了“海洋生態走廊”上。
“生態走廊”與“生態廊道”有些接近,而后者往往是指“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將兩處生態系統打通”的概念。就好比一個魚缸養著金魚,另一個缸種著水草,在它們之間建一條廊道,金魚就能到水草豐盛的地方生活,而水草的種子也能到另一個魚缸扎根生長。
所以李瑤林并不清楚這個“生態走廊”是否指某個通道。
但行舟島的海域本就是開放的,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況且系統說這是“特殊建筑”,既然是建筑,那大概率不是那種類似“河西走廊”的廣義上的“走廊”,而是狹義上的走廊。
李瑤林說“我選海洋生態走廊”
“島主決定了嗎”
“決定了。”
要是猜錯了也沒關系,她都能造出海底酒店了,還怕打造不出別的海底建筑嗎有了海洋建材專區,她要買什么海洋工程建筑材料買不到
龍宮什么的,她可以自己造
系統的獎勵怎么看都是穩賺不賠的。
李瑤林果斷地做出選擇后,“海洋生態走廊”就進入了她的資產里,她點開一看,還真讓她猜對了,這“生態走廊”真是一條走廊。
當然,也可以說是一條由有機玻璃打造的全透明隧道。它呈t字型,高度為35米55米,中間的走廊長100米、寬5米,左右走廊皆長40米、寬4米,而左右走廊的盡頭各有一個半球形的空間,面積為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