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住在島上后,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以每個月55萬元的價格在行舟島租了一艘游艇,專門給助理往返碼頭與島嶼用的。
鑒于他每個月都能給行舟島帶來十八萬元的收益,李瑤林沒有要求他的助理一定要買到門票才能登島,不過那些想來拜訪他的客人沒有這個待遇,還是得老老實實地買票排隊登島。
陳先生在行舟島長住的消息傳了出去,他的粉絲、學生以及想與他交流音樂的友人才開始注意到這座位于中國大陸南邊一個偏僻城鎮邊上的小旅游島。
他的友人曾經邀請他到維也納居住,作為音樂之都,可以在那兒放松心情,也能繼續感受濃厚的音樂氛圍,這或許有助于他繼續音樂事業。還有人邀請他到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然而他統統拒絕了。
大家還以為他不喜歡旅游,卻沒想到他會選擇到這么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旅游島上長住。
友人聯系陳先生時,他很高興地說他來年準備在這座小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因為他最近創作了很多新曲子,準備在音樂會上演奏出來。
具體什么日子陳先生也不清楚,因為李瑤林只說產業園的舞臺大約明年能完工,他想,按照一般工程的工期,怎么也得到明年的下半年
友人沉思,這座小島莫非有什么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陳先生而且他好像在哪里聽說過這座島。
在網上一搜,好家伙,這不就是最近在推特、s、facebook等社交軟件上很多人討論的中國網紅景點嗎據說這兒有建在海里的酒店,不是坦桑尼亞那種漂浮酒店,它水下的房間是完全由有機玻璃打造的,一般人還真不敢住。
有一位喜歡刺激的美國游客睡在那里,半夜被美國的朋友打電話吵醒,閑聊中,他隨意地瞥了玻璃幕墻一眼,透過床頭燈透出的暖光,他看到一張形似外星人的臉,嚇得他差點就被送去見上帝。
后來他才發現那不是外星人臉,而是一只正沿著玻璃向上游動的鲼的腹部,因其口與腮皆在腹部,所以乍看之下就像一張臉貼著玻璃正盯著熟睡中的他。
雖然被嚇個半死,但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更加興奮畢竟他來這兒就是為了追求刺激。
他把這個遭遇發到了推特上,被世界各地網友嘲笑的同時,這個海底酒店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此討論度很高。
陳先生的友人琢磨著有機會也要去一趟行舟島,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太過想當然了,這行舟島限制了每天只能4000人登島,他想去還不一定能搶得到票
倒是同一家公司開發的銀色沙灘可以免費游玩,那些打算現場排隊買票的海外游客就喜歡在排隊買票之前去那兒沖浪。
“太瘋狂了,這座小島真有這么大的魅力”
行舟島的魅力自然是大的,這不,tv有多個欄目都想以“污水治理”“探索南海”“保護海洋瀕危動物”等為主題,到行舟島拍攝紀錄片。
李瑤林正愁文化展示廳建好后,ed大屏上不知道放什么呢,對方一提出來,她就順水推舟地應下來了,條件是等紀錄片出來后,她想放到展示廳上播放。
版權合作的事情談妥后,紀錄片欄目組的導演、兩個攝影師與兩個助理就收拾行李到油市了。
正好遇到行舟島的一些部門搬辦公室,導演想了想,改變了原來的拍攝計劃,決定從這兒開始拍攝。
因為行舟島文創產業園是最近半年才開始開發的,它的變化正好可以作為行舟島的開發過程的參考,畢竟行舟島開發已經一年半載,大家只記得它如今的美麗,卻忘了過去被污水、海洋垃圾所圍繞的模樣,沒有對比,大家就無法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鏡頭之下,行舟島的員工們乘坐班車來到辦公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