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可以大氣點,把他舉薦給姜王,大不了我們不賣鹽,換個其他掙錢的生意也可以。
姜王可是個政治高手,太后不是他扳倒的嗎等姜王把國內那些不聽話的權貴弄死,咱們接手的時候豈不是更方便。
姜王身體不好,沒那個精力和姜國的權貴斗,郭凡應該不會得到重用。
和那么多權貴為敵,就算是姜王,后果也懸,要是為自己的親兒子鋪路,姜王可能會以身犯險,可關鍵是他沒兒子,估計會明哲保身。
讓姜王自己選吧。反正咱們是無所謂的,有的是掙錢的辦法,燒玻璃、陶瓷也很賺的。
想想也是這個理,無論姜王怎么選擇,她有直播間的人幫忙,結果都不會差,何必在郭凡面前做惡人呢。
姜蓁拍了拍桌子,起身果斷的對郭凡說道“走吧,跟我一起去王宮。”
“多謝公主。”郭凡對姜蓁深鞠一躬。姜蓁一個賣鹽的,能把他這個攪事的舉薦上去,就已經證明了姜蓁的胸懷。
姜蓁“不用謝我,我只是帶你去見父王而已,至于他聽不聽你的,我就管不著了。”
低調的把郭凡帶進王宮,引薦給姜王之后,姜蓁就直接溜回了公主府,除了郭凡,她還有其他門客要安排。
姜王可以直接任命官員,但不是學識極高的人,姜蓁也不會給姜王推薦,除非那人極得她的信任,可話又說回來,那些門客才投奔過來沒多久,和姜蓁都沒見過幾次面,又哪里談得上信任。
把人養著不用,那是不可能的,就連靠嘴皮子吃飯的說客,也被姜蓁安排成了老師。
這群本事大點的,倒是不用去藍河縣,留在公主府就行。姜蓁從藍河縣回來的時候,還挑了幾十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有幾個孤兒的父母,是修建河堤的奴隸,但不幸身亡,姜蓁就把這幾個孩子放良,帶回公主府培養。
她之前就對麾下的奴隸承諾過,有功必賞,這樣做不過是在實現自己的承諾。但姜蓁也能感覺到,因為她養孤兒這事,麾下的奴仆,對她都變得更加忠心。
不論是教那群孤兒識字,還是讓藍河縣學室的人學法律,都需要大量的竹簡。
姜蓁是斥巨資,才買回來一車竹簡,但這玩意兒就是看著厚重,上面的內容其實沒多少,一車竹簡,還比不上兩本書。
直播間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給了姜蓁造紙的方子,可姜蓁暫時卻不準備拿出來。
她現在不過就是個公主,這段時間刷的名望,已經夠她用了,哪怕她把紙弄出來,各國的文人不過就是夸她幾句,但實在的好處,她現在的地位夠不著,那些厲害的大佬,也不會因為她弄出了紙張,就跑來追隨她。
文風最昌盛的地方,不是姜國,而是鄭國,許多大家都在那里辦學,收徒。郭凡和他師兄,就是從鄭國出來的。各國的大佬,有一半都是在鄭國學成出師的。
姜蓁現在的能耐不夠,不想拿造紙術出來資敵,讓鄭國培養出一堆高手,投效別國,然后來跟姜國作對。
沒用過紙這種好東西,公主府內的那些門客,對竹簡沒什么不滿。
學堂里的第一課,老師就教學生們削竹簡,然后再用火烘烤。
這群孤兒第一次上課識字,對這些竹簡十分敬畏,每個孩子都十分認真仔細,讓在門外偷看的姜蓁,忍不住鼻頭發酸。
那一雙雙眼睛里,都是對知識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