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哪怕人家年紀小,心里也明白,未來能不能翻身做士族,要看現在夠不夠努力。
我把我家那幾個熊孩子,都叫來看直播了,一個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就是真實殘酷版的勸學,機會只有一次,不努力就只能做奴仆。
這群孩子在公主府是受到庇護的,否則哪怕他們現在是良民,以后交不起各種稅,也會被官府懲罰,欠債過多,就會被抵押成為奴隸。
姜蓁是在用心培養這群人的,除了文化課,還有劍客教他們搏擊之術,護衛教他們行伍中的規矩。
這群孩子是姜蓁未來的幫手,現在就能用上的青壯,姜蓁對他們也不含糊,一個個都被養得身強體壯。
姜蓁忙著公主府的事,只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等到了下午,郭凡就坐馬車回了公主府。
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姜蓁問道“怎么我父王不愿意采用你的主張。”
如果是這樣的話,她也不用急著去搞玻璃和陶瓷來掙錢了,攤子鋪太大,也不好管理了。
郭凡搖了搖頭,說道“王上身體抱恙,自覺沒有精力做這事。”
誰能不惜命呢,姜王是愛自己的國家,但姜國也沒有到不變法就滅國的地步,所以姜王的意思是讓郭凡再等幾年,讓他輔佐新王。
郭凡可不樂意等,拒了姜王給的博士官職,就直接回了公主府。
他的政治主張,不是一個小小的藍河縣能容得下的,所以他也沒有像陳冬一樣妥協,留在公主府,而是直接向姜蓁辭行,要去別的國家游說君王。
姜蓁也沒什么好說的,給了他一輛驢車,十兩金子,一大包精鹽,親自把人送出城了。
這事她做過也就拋到腦后了,倒是姜王接見過郭凡之后,看姜蓁的眼神格外慈祥,覺得姜蓁是個舍小我為大家的好孩子。
病好之后,姜王就拉著姜蓁說道“之前是我欠考慮,我該給你一塊水土豐茂多良田的封地的,現在你在藍河縣投入那么多心思,再給你換封地,就不值當了。”
姜王擔心郭凡的主張姜國早晚有一天會用上,到時候就沒他護著姜蓁了。
姜蓁反問道“衛國的變法若是成功,其余各國都會跟著學,咱們姜國會落后嗎”
“必然也是要跟著學的,否則別國在變強,我國落后,后果就是被吞并。”姜王回道。
諸國的競爭是殘酷的,哪怕姜國是五大強國之一,也不敢保證沒有滅國之危,所以別國的優點,他們是定然要學的,能不能學成功不一定,但肯定會去試。
正是因為互相學習,幾個強國的律法規矩,也都大差不離。
衛國現在試著摒棄分封制,所有的土地收歸國有,若是因此變得更加強大,肯定會吞并旁邊姜國的城池,到那時候,姜國也會被逼著跟衛國學,但比別人慢走一步,姜國面對的就是內憂外患的局面。
當然,若是衛國因為變法,導致內亂,分崩離析,其余各國也樂見其成。
但姜王作為國君,自然有其獨到的眼光,心思覺得,衛國王室很有可能頂得住變法的壓力。
等姜國跟著學的時候,姜蓁別說手里的鹽井,封地都保不住,到時候姜蓁還能依靠什么,靠他留下的余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