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自思索了幾秒,姜王慈愛的摸了摸姜蓁的頭,說道“我看你把藍河縣打理的很好,也有一定的才能。你后面也別老是在外面瞎玩,多來議事大殿陪陪我。趁這幾年我身體還不錯,多教教你。”
姜王這是想要教你處理政事的意思
他估計是想通了,封地、鹽井這些外物,并不是姜蓁的依仗,只有自己學到的本事才是。
也是小阿蓁在藍河縣表露了自己的才華,讓姜王和那群大臣都能高看一眼,否則姜王肯定不會提這茬。
能接觸姜國的政務,那自然是好的,姜蓁趕緊樂顛顛的應了。
得到了姜王的準許,姜蓁出入議事大殿,完全沒有了阻礙。
左相、右相、御史丞之類的官員,在大殿里看到姜蓁的時候,都露出了一副詫異的表情。
瞄了眼姜王腰間的佩劍和右相,最終還是御史丞站了出來,提醒道“王上,臣有事要稟告”
御史丞一邊說,一邊用眼神瞄向姜蓁。
姜蓁巋然不動,姜王叫她來的,姜王要是不開口,她是不會走的。
姜王捂著胸口,咳了兩聲,虛弱的說道“最近大病剛愈,我身體不舒服,也沒什么勁。阿蓁孝順,特意來替我捧竹簡,還幫我念”
批閱奏章是個體力活,多的時候,姜王一天能批閱五十斤的竹簡。幫忙念奏章這事情,沒有姜蓁,姜王的侍從也能干,可姜蓁這不是孝順嘛。
各位臣子送上來的奏章,姜蓁都能看,議事的時候背著她,也沒什么意思。
姜蓁現在有名望,又有姜王的寵愛,諸位臣子試探了一下,就默認了姜蓁的存在,自然的當著姜蓁的面,商量起了國家大事,連看她最不順眼的右相都沒多說什么。
自從有正經事做,姜蓁就在王宮扎根,去公主府的次數也少了。
但公主府的事務不多,姜蓁不在也能照常運行,藍河縣那邊就更不用姜蓁操心了。
精鹽的買賣縣衙管著,每日都在穩定的進錢。陳冬那邊增添了大量的奴隸,人手充足,錢糧也夠用,他不止把河沙清理了一遍,地勢低的地方也修好了堤壩,現在正在各鄉指導大家修水渠。
藍河縣不能征上萬的民夫,全靠水泥加速了修壩的過程,否則就靠那兩三千奴隸和周圍的鄉民,這堤壩能修好幾個月。
每隔一段時間,陳冬就會向姜蓁來信匯報進度,還有他在此期間的花費。
姜蓁哪怕在都邑,對陳冬的進程也一清二楚,等他們修完堤壩,姜蓁就給他們去信,讓陳冬去各鄉修渠的時候,順帶把主干道的路也修一修。
藍河縣的路修完了,再修藍河縣到都邑的路,那條路她以后會經常走,修平整一點,不止自己以后少遭罪,來藍河縣的商賈也便利。
等把路修完,她新買的兩三千個奴隸沒事干了,正好就能訓練成自己的護衛。
順理成章的事,其他人就算知道她養那么多人,也會覺得事出有因。
姜蓁心里正美美的盤算著呢,姜王又虛弱的倒下了,嚇得姜蓁一直跟著姜王身邊,都不敢離開。
姜王倒是沒覺得有什么,還對姜蓁寬慰道“你不用擔心,這都是老毛病了。不過我腿疼成這樣,今年的雨怕是會下很大,你出宮跑一趟,讓左相和右相商量個章程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