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的醫者,姜蓁其實并沒有用心培養過。她唯一提點過的人,就只有醫丑。
但醫丑會把許多知識教給學生,還會和都邑的同行們交流。所以姜蓁雖然只灑下了一顆火種,但對姜國醫術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我早就把姜國的醫者看成自己人了,誰知道他們居然會跑失策了
想想也是,人家長著腿,想去別國咱們也攔不住啊,再說了,咱們也不能攔著人家去掙錢。
都怪都邑這邊太卷了,醫丑的名聲大,能掙錢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其余的人掙不到錢,只能跑外地去。
哪怕有醫療手冊,可以照本宣科的干活,但也不是隨便抓個人都行,至少得認識藥材吧。
能撿現成的人才,姜蓁就不想從頭再培養,費時費力。
被姜王提醒,姜蓁也沒有拖延,回府之后,就對醫丑商量道“醫療手冊的初稿,我已經修改得差不多,你看看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地方。等把這個手冊印刷好,大學里的定向培養班,就該開課了,你提前在都邑里宣傳宣傳。”
醫丑被姜蓁扶持成了醫家的大佬之一,由他開口,行業內的宣傳效果會更好。
“不是說年后再辦嗎這么早就開始挑人那我明日去和師兄商議。”醫丑回道。他平日里就愛宅在公主府搞研究,消息并沒有他師兄靈通。
姜蓁提醒“明日我也會安排人在大學外頭貼告示,把這次定向培養班的細節寫在上面,你可以讓感興趣的人去看看。”
公主府里養著的雕版師父很多,但要完成一本一指厚的書籍,也要花費他們一十來天的功夫。
再把印刷的書籍整理好,修訂成冊,差不多也快到大祭了。
姜蓁不可能大過年的還讓人上課,所以開學的時間門依舊定在年后。只是她早一點通知,可以讓人早做準備。
大學這邊正在討論新法,正是人來人往最熱鬧的時候。
告示欄那邊,每天早晨都會張貼前一天的討論結果,有什么新的律法被采用,舊的律法被廢除。
這樣的做法,讓大家的參與感更強,有一種新法是在我的手里誕生的感覺。
每天早上,大家從門口路過,都會去瞅一眼告示欄上的告示。定向培養班的內容,很快就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雖說不要學費,還免食宿,但學成之后,必須得去縣里任職五年時間門太長了,不劃算。”說話的這人穿的是錦袍,一看就是個不差錢的主。
“你家有錢又有權,還有護衛帶著你各國湊熱鬧,當然好覺得這五年任職時間門太長。可對普通醫者來說,在大學里不僅能學本事,學成之后,還能派個官做,何樂而不為呢”
“姜國的醫者,出診一次要十金,還缺這點薪俸”
“能被你請來治病,定然是姜國名醫,可下面還有那么多學徒。他們不止掙不到錢,還得花錢孝敬老師。這對他們確實是個好去處。”
公告欄那邊,其余人也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
“我聽說這進修班是醫丑和太醫親自上課。后面還要成立一個醫署,里面的官員歸太女管轄。”
“賠錢賺吆喝的買賣,我一聽就知道歸太女管,誰叫她有錢呢。朝廷那邊哪怕有錢,也摳摳搜搜的舍不得花。”
就算精鹽的買賣交給了朝廷,姜蓁也還有青瓷、鏡子錢一直在源源不斷的流向藍河縣,富得各國皆知。
自從鹽鐵歸于朝廷之后,之前去各封地買鹽的商隊,就只能到都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