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竹負氣離開,但劉如卻抓緊姜蓁給的機會,下午就帶著自己的著作,來和姜蓁交流。
“這本書花了我十余年的時間,還望太女斧正。”
各家學說的大佬,只要愿意來,至少都能混個博士的職位,而且他們身上擔負著發揚自家學說的重任,能說會道是最基本的要求。
趁姜蓁看書的間隙,劉如就關心的問道“太女為了新法,付出良多,這段時間推磨辛苦了吧”
趙青竹就只會關心姜國律法,不像我只會心疼太女。是我理解的這個意思吧
怪不得趙青竹在鄭國玩不過儒家的人,瞧瞧儒家的小寶貝們,說話多貼心啊。
趙青竹確實該去進修一下說話的藝術。
可能他們法家對外都是那個人設,故意的。脾氣不臭一點,萬一別人覺得他好說話,犯錯的時候求上門來怎么辦
姜蓁低頭翻著書,抬頭看了劉如一眼,笑著回道“不算辛苦。我自己定下的規矩,是該遵守。”
“我聽說趙大人前段時間彈劾了一百多人,還有幾個人偷偷離開姜國。只靠嚴苛的刑罰逼迫大家改正,怕是不長久,只有大家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德行來約束自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劉如舉列道“姜國光是去年,就有兩位起兵造反的君侯。可鄭國過去十五年,沒有一位君侯敢對君王不敬”
儒家強調對父母的孝和對君王的忠,對君王非常的擁護,完全不允許下面的人去推翻君王的統治。
鄭國以此為基礎去教化百姓,不管對外怎么樣,但內部的統治卻非常穩定。像宋國那樣為了爭位發生爭執的事,鄭國很少發生,誰要是敢亂來,會被其他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聽著劉如見縫插針的推銷著自家學說,姜蓁問道“你這書上書說夏服天命,武王受命于天,君王都是受天命派遣,管理人間百姓”
就知道這些東西會引起姜蓁的注意力,劉如隱晦勾了勾嘴角,伸手捋了捋胡須,內心有些小小的驕傲。
只要是個君王,就希望自家百姓老實一點,該種地種地,改經商經商。法家能用律法達到這個效果,是拿刀架在所有人脖子上脅迫,而儒家卻是溫水煮青蛙。
劉如自覺儒家的方法更好,但他聽完姜蓁接下來說的話,表情一下就僵住了。
“我曾經讀過儒家的其他著作。有位儒學大家說的是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天有其自己不變的規律,與其迷信天地的權威,不如制天命而用之,劉博士覺得呢”
儒家那么多人,思想不可能完全同意,同一件事情,哪怕是同一學派的人,見解也不一樣。
劉如反問“太女覺得哪一個好呢”
“我更相信制天命而用之,找到天地中的規律,并好好運用,也是強國的辦法之一。因為敬畏鬼神,而不敢去破解天地的奧秘,我覺得這是一種損失。”
如果姜蓁是一個純粹的封建統治者,那天命神授的說法,她會很喜歡,洗腦多了,敢造她反的人就少了,不僅能夠穩固自己的統治,還能替自己的子孫穩固江山。
但是姜蓁是后世來的穿越者,比起統治一個封建王朝幾十幾百年,她更希望姜國能科學的發展。
哪怕以后她去世,王位換別家的人來坐,她也無所謂,只要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是世界最強就行。
為了咱們科技的萌芽,就只能先委屈這些鬼神了,雖然這些思想聽起來還挺有趣的,但運用到實際中,還是算了吧。
阿蓁說的不錯。沒有哪一個朝代的統治能夠永恒,但歷史的車輪是向前滾動的,工業文明如果到來,就不會被農耕文明替代。
牛頓三大定律,電磁感應,量子力學這些都是天地之間一直存在的規律,只要研究透了,阿蓁和我們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
就是,與其指望阿蓁死后給我托夢,還不如指望阿蓁研究時空旅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