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把水泥作坊放到別處去,又是有幾十萬民夫參與的大工程,姜蓁也不指望這配方能保密了。
直播間的黑科技太多,比姜蓁大方多了。
拿出去就拿出去唄,這玩意也就能修個路,糊個墻,也不算特別厲害。沒有水泥,古代君王也能靠人力做到。
而且就算其余各國學會了水泥配方,把自家的路修好,那也是方便了你以后。
有了水泥路,調兵打仗的速度應該能快點了,上次和衛國打那仗,真的是磨嘰死我了,老半天才把兵調來。
修路和治水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來,既然想到了這事,姜蓁就把陳冬請了過來。
“你曾經仗劍在大河上下游歷,大河周邊的情況,你心里最清楚,你覺得咱們該把水泥作坊修建在哪里”姜蓁提醒道“最好是能利用水利的地方,原料的捶打和粉碎,需要耗費許多人力,最好周邊還能有鐵礦”
當初游歷大河的時候,只關注怎么治水去了,其他細節,陳冬都沒注意,聽到姜蓁準備著手治水的事,他先是興奮,然后就呆滯住了,因為姜蓁問到他的知識盲區了。
“有些地方我了解得不夠,明日我就收拾東西,再去大河周邊查探情況。”
姜蓁說道“沒事,這事不急,可以讓當地的縣令匯報。光是說服朝臣,征調民夫,都要花不少時間。”
陳冬目光堅定,“太女要是把這兩件事都交給我做,作為一個總覽全局的人,心里沒數怎么行,我想花兩個月的時間,親自再去走一趟。”
“行,既然你有這個想法,那你順道再去水泥作坊看看,了解一下生產的流程,這樣你才知道,把作坊安置在什么地方才是合理的。”
陳冬興奮的答應道“臣明白。”
因為被姜蓁分派了任務,陳冬都來不及參加姜蓁的生日宴會,當即就收拾包袱,帶著人出發,第一站就是藍河縣,然后再坐船離開
一說治水,陳冬整個人都支棱起來了,稱得上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官了。
陳冬都去辦事去了,過幾天咱們也該提征調民夫的事了吧。
這事必須得農閑的時候做,不能影響到土地。沒有紅薯玉米這類高產作物,就要開發更多土地才能維持溫飽。咱們不能本末倒置,為了修水渠,讓老百姓今年餓肚子。
這個時代的君王為什么恨不得把庶民焊死在土地上,就是因為糧食的產量太低,種地的人要是減少,帶來的連鎖影響巨大。
看陳冬離開了就沒回來,郭凡好奇的問道“過幾天就是太女的生辰,陳冬怎么這時候走了”
姜蓁淡定的回答道“生辰過后,我準備在朝廷上重提治水的事。”
“我就猜到是這個。”郭凡嘆了一口氣說道“這是利于姜國的百年大計,沒有水患影響,姜國的糧食產量就還能再翻一倍,不會再受制于別國,可治水之后,國庫就要空好幾年。”
他辛辛苦苦的去填國庫,轉頭就看陳冬想把國庫搬空,心里的滋味一點都不好受,而且治水是大事,郭凡內心規劃的是五年八年才能搞定。
別看陳冬在朝廷上說得輕松,但郭凡作為一個標準的政客,是最熟悉這種套路的,等把錢和人投進去,要花多長時間就是陳冬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