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姜蓁都開口了,姜王也沒有藏私,直接把船兵都劃分給了姜蓁。
姜蓁想把出海尋找糧種的事交給藍河衛去辦,但她也沒有強行指派人手,而是讓人自愿參與。
“海上有巨獸,有風浪,也很容易迷失風向,就算有海圖,這次出去也很容易回不來,讓大家報名的時候慎重一點。”姜蓁對黑壯提醒道。
糧種的事,干系重大,姜蓁不放心交給不信任的人來做,擔心對方開著她的船,去海外找個小島自立為王。雖然外面許多部落的生存方式還很野蠻,各方面都比不上中原,但那種有野心的反骨仔可不會在乎這個。
“太女放心,大家都明白,想要立大功,怎么能不冒險,大家心里都有數。”黑壯回道。
“樓船還沒造好,挑人的事不著急,你先把你的事忙完,明晚是你封侯之后第一次宴請賓客,可不要出什么疏漏。”姜蓁提醒道“你現在已經是臧侯,不用再每日到我跟前來報道。”
“做太女的貼身護衛做久了,習慣了。”黑壯憨笑了一聲,問道“牧這小子,太女用得可習慣太女要是不喜歡,紅葉也很合適。”
黑壯這么一提,站在姜蓁身后的牧表情就緊張了起來,他好不容易才當上這個侍衛長,才當幾天呢,還不想下崗。
姜蓁回頭看了牧一眼,好笑的對黑壯說道“他是你舉薦的人,還能有不好的”
“嘿嘿”黑壯憨笑一聲,“主要是這小子機靈。”
姜蓁身邊的護衛長,其實就是一個升職的中轉站,周胖和黑壯,都是由護衛長做起,再抓住姜蓁給的機會,就一躍成為了將軍。
牧能競爭過其他人上崗,全靠他在大峰郡立過功,姜蓁也有意提拔他。
從阿蓁當初買的三個小奴隸就能看出,只要能有機會讀書識字和練武,就能在這個時代混出頭。普通百姓的機會還是太少了。
四國認清了現實,應該不敢再來招惹姜國,后面咱們姜國發展的時間多的是。
等把水泥路修好,阿蓁就能帶著我們到處看一看。
說起來還是陳冬最苦最累,郭凡和黑壯封侯,在都邑吃香的喝辣的,陳冬還在外頭搬磚,可憐。
農莊棉花快大批量成熟了,第一批棉衣,就給修大壩的民夫安排上吧。今年大河又發生水災,治水的事情拖不得了。
還有最后一小段路,都邑到大峰郡的水泥路就能修好了,想想水泥路那順滑的車速我就開心。
修建大壩的時候,苦活累活可以交給奴隸做,但冬天來干活的民夫也要遭不少罪。
姜國以前沒有棉花,庶民又穿不起皮裘,衣服里就只能塞蘆花、鴨絨雞毛之類的東西,保暖效果不強。
今年姜蓁督促農官教大家盤火炕,情況會比往年稍好一點,但庶民能安穩躲在家里窩冬的少,所以比起火炕,還是棉衣更靠譜。
姜蓁伸手摩挲著下巴,說道“農莊的棉花,都邑的人都盯著,連父王也在關注,這第一件棉衣,我若是親手縫制送給父王,放在史書上,應該也能算是一段佳話了吧。”
這是肯定的,棉花的出現,對百姓來說可是有跨時代意義的,第一件棉衣更是不一般。
你要是真能親手做來送給大頭,大頭估計做夢都得笑醒。
姜蓁自覺也是個有孝心的人,所以等棉花成熟,她就親自跑農莊動起手來了。
“這農莊的第一朵棉花,還是太女親自來摘吧。”姚春非常上道的說道。其實玻璃暖房里提前種下去的棉花,她早就已經摘了,但她隱去沒提,直接把風頭讓給姜蓁。
姜蓁只摘了幾顆棉花,剩下的都由農莊的人動手采摘。
采摘好的白色棉花,用手搖軋花機去籽,然后把棉花紡成線,再用織機織成布。
但這個時候,姜蓁發現自己有些高估自己了,紡線和織布,她就只會一點點最基礎的操作。
算了,還是作弊吧,要真等你親自弄,大頭明年都穿不上新衣服。
意思一下就得了,大頭應該也能理解,畢竟他自己女兒什么水平,他自己心里有數。
姜蓁也不打算為難自己,發現自己動手能力有限之后,索性就只動嘴教大家怎么做,每一個流程她參與了就行。
想起棉衣,姜蓁腦海里不自覺的就冒出東北大花襖的造型,等到了最后縫衣服的流程,姜蓁弱弱的和直播間求助道“能給個棉衣的圖紙嗎”
就照這個弄唄,最簡單的棉衣棉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