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外頭還要穿皮裘,他的棉衣可以弄薄一點。
直播間的圖紙,和姜蓁腦海中想的差不多,“這造型還挺簡單的。”
你倒是挺看得起你自己。再簡單你也縫不好。
趕緊縫兩針就趕緊找人來幫忙吧,別磨蹭了。
直播間的人說得倒也沒錯,姜蓁確實縫不好,折騰了一會兒,就又找外援來幫忙。
雖然衣服不是姜蓁全程親自做出來的,但所有的創意,都是她的,所以她把棉衣送給姜王而時候,能理直氣壯的說,這就是她親手做的。
“阿蓁,你的心意父王收到了,這件棉衣我很喜歡,特別喜歡。”姜王的語氣鄭重,一臉感動的對著那個棉衣摸了又摸。
都沒有過夜,當天晚上,姜王不僅把棉衣給穿上了,還特意宴請了幾位重臣,美其名曰,探討一下棉衣在姜國的推行,實際上是為了炫耀。
這天氣還不是很冷,大頭就把棉衣穿上了,也不嫌熱。
還得是古風長袍更襯氣質,上襖下褲看起來是真的沒什么風度,哪怕是大頭穿都不行。
從石磨饅頭到精鹽,再到棉衣,大頭是真愛炫耀。有大頭在,阿蓁輿論的這塊陣地,永遠有人守。
姜蓁能有現在的好名聲,姜王出了一半的力。
原本姜蓁的口碑就好,姜王炫耀完棉衣的第二天,她孝順的名聲就更盛了。
夸贊歸夸贊,都邑的官員都沒忘記實際的好處,趕緊拿著錢去農莊買棉花做棉衣趕潮流。
“種子可以賣,但棉花不賣,太女另有用處。”
貴族想要保暖有皮裘,棉衣對貴族來說無足輕重,買不到棉花他們也不鬧,老實的買了棉花種子,準備明年再去趕這個潮流。
除了第一件棉衣姜蓁是用棉布縫制的,其他的棉衣,外頭都是麻布。怕姜王嫌棄,姜蓁還提前和姜王說過,農莊的這批棉衣,要送到陳冬那兒去,讓修大壩的民夫不至于冬天受寒,對此姜王也是同意的。
姜蓁不把棉衣留給貴族而是留給庶民的做法,獲得了都邑百姓的一致好評。
她心里原本正得意呢,結果就翻到衛蟬遞到她案頭的史官的記錄。
“史官這話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衛國公子陽刺殺事件存疑,太女親手制作棉衣的事也存疑”
衛蟬告狀“我讓他改,他不改,還說不止他這么寫,別的史家人士也這么寫,我能堵住他的嘴巴,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
這史官的骨頭還真硬。
雖然站在阿蓁的角度,這些史官確實有點欠得慌,但站在未來的角度,我還是希望文人有點風骨,能記錄真實的歷史。
史官的風骨確實很重要,如果他們現在能因為阿蓁幾句話,就修改歷史記錄,以后就能因為君王的喜好,隨意篡改歷史。
阿蓁也沒做什么缺德的事,可以不用管他們。
“歷史留給后人評說什么的都是騙鬼的。”姜蓁還是覺得歷史由自己掌控更穩當,氣憤的哼了一聲,對衛蟬吩咐道“給我拿一箱空白竹簡來,我要刻字。”
你拿竹簡來做什么平時不都用紙寫字嗎
姜蓁理直氣壯的回道“我要寫日記。然后把這批竹簡陪葬在墓里。未來的人考古,能直接從我這兒得到答案。史官寫的東西,能有我寫的準確嗎”
有道理,這主意不錯,這是純純的第一手歷史消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好主意,要是每個古人下葬,除了墓志銘,都還有日記陪葬,考古歷史應該會容易許多吧。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姜蓁提筆在竹紙上打草稿,“九月二十日,我親自點燈熬夜替父王縫制棉衣”
你把這叫日記行騙日記吧你
你是真敢寫,也是真敢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