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形式,和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民國時期的報紙為了開智,刊登的多是外國的新思想,但到了現代,大部分報紙追逐的都是輿論熱點。
而姜國此時正處于統一思想的重要階段,秋月辦的這個報紙,目的也是如此。
“學報里面的內容,可以記錄論臺這邊的優秀言論,也可以記錄各家學者主動投遞的文章。但這些文章,想要發表在報紙上,都需要經過審核。”秋月說道“為了不給作坊里的工匠增添負擔,這個學報可以一月印刷一次。”
秋月博覽群書,各家學說都有涉獵,由她把關,絕對能嚴格審查那些非主流思想。
姜蓁放心的說道“學報的事情,你這奏折上已經寫得很清楚,就依照你說的辦吧。”
這奏折的條理真清晰,堪比未來的計劃書。
別的不說,秋月這大學校長當的是真稱職,不止對都邑這邊的教育上心,對各縣學室也上心。
都邑的學子們,就算愚笨一點,見識還是有的,畢竟論臺那邊隨意進出,想學就能學。外地的學子,就沒這么幸運了,家貧的人,能接觸到的就只有縣圖書館里免費的書籍。
但各家人才聚集在都邑,大家的思想每日都在進行激烈的碰撞,迸濺出的火花,有時候連秋月都會覺得驚嘆。
讓太女府幫忙印書的機會太難得,所以秋月才萌生了報紙的想法。
隔一段時間門,就把各家精彩的言論收集起來,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書籍。
學報的事情,姜蓁可以撒手讓秋月來,但官報的話,負責人就只能是姜蓁。
“為了方便,學報和官報可以一起辦,但官報必須由我來審。”姜蓁說道“第一期官報,就把主角定為原藍河縣縣令,現在的桑澤郡郡守劉耘。”
官報除了刊登姜國最新的政令,還要把一部分官員成功的經驗推展開來,讓其他官員學習。
對朝廷上的官員進行評價這種事,只有姜蓁和姜王能做,秋月不行。
讓官員學著怎么做一個好官,這才是姜蓁的目的。
說起來還挺嘲諷,都已經當官的人了,還需要阿蓁手把手來調教。
正常的情況是學會了怎么當官,然后再去上任。但姜國這不是沒有一個完善的官員培養機制嗎也不能要求太高。
不止是姜國,各國任用官員的方式都很隨意,郭凡有能力,所以他去宋國能當丞相,在姜國也能當丞相,秋月過目不忘,一被舉薦,就當了大學校長
這種彈性很大的任用機制,遇上一個明主,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但要是遇上一個蠢貨主君,那就完蛋了。
據姜蓁所知,某些君侯的封地里,官員被舉薦的原因就有擅長音律,擅長烹飪,擅長拍馬屁只要能得上級青眼,他們就能做官。
朝廷管理百姓,原本就有一套規矩在,底下也還有小吏,這些官員就算不做事,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但現在姜蓁既派了醫官去各郡縣,又派了農官進都邑學習,顯然就是要讓大家動起來。
今年各縣都在采取行動,不動的那個,自然會被暴露出來。
上行下效,我就不信,摸清了阿蓁的喜好,還有官員敢偷懶。
這兩年就是他們最后的機會,再不努力,有的是人替代他們。
沒點本事,想混在官員里濫竽充數是不行的。兩年的時間門,也夠他們改進學習了。
世道如此,姜蓁對這群官員也不算太苛責,給了他們改的機會。
甚至現在秋月還給大家了學習的方向,若是再有官員不作為,那就是真的說不過去了。
秋月為了學報籌謀良久,心中早就有腹稿,晚上熬了一會兒夜,第一天早朝,她就把第一期的學報和官報弄了出來,拿給姜蓁過目。
這一份報紙不單單是給姜蓁看的,還是給諸位大臣看的,所以在諸位大臣傳閱報紙的時候,秋月就把昨日對姜蓁說的那些說辭說了一部分。
“秋月大人所言有理,這官報用處甚大,能使各處政令通達”
“這學報也極有意思,能集眾家之言,攬眾家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