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蓁看完了文章,目光落在了最后的落款處,抬頭對秋月問道“范映雪是誰我怎么沒聽說過。”
“范學的女兒,陰陽家的人,對天象歷法頗有研究,也就只有他們才能保存那么久遠的記錄了。”秋月說道。
這個時代,知識一直被貴族壟斷,能總結出日食的規律,光靠聰明才智可不夠,還要有歷史資料。就跟寫理科論文一樣,沒有數據支撐,根本就沒法下筆。
這篇講解日食的,有很強的科普作用,應該發表。
我也贊同。現在還只是日食,打好了基礎,以后就能研究太陽系了。
姜蓁也覺得這篇關于日食的文章寫得不錯,放到一邊留用,然后又拿起了另一篇文章。
喲這篇文章寫得也不錯,兵家的吧,把之前四國戰敗的原因分析得透透的。
這篇文章也該發表。
等姜蓁把十幾篇文章挨個看了一遍,發現自己也面臨了秋月一樣的問題,難以抉擇。
既然選不出來,那就都刊登好了。
以前沒有竹紙,不能大批量發行,大家攢的東西有點多,現在都一股腦的拿出來了,以后應該就沒那么多好文章了。
太女府雖然幫著大家出過著作,但姜蓁的逼格在那里,能上門來找姜蓁的,都是各家的大佬,其他人都還沒這個資格。
這就導致現在書面上書的種類并不多。
姜蓁把那十幾篇文稿交給秋月,說道“把這幾篇文章都刊登上去。另外,再問問他們,可有出書的想法,若是他們愿意,可以按照以前的規矩,替他們出書。”
“但這十幾篇文章,是三份報紙的量,作坊里的工匠忙得過來嗎”秋月懷疑的問道。
姜蓁篤定的說道“沒問題。作坊里現在已經把活字印刷術弄出來了,效率比雕版快了許多。”
聽到這個消息,秋月臉上的笑容也變深了,心滿意足的抱著文稿離開。
看著秋月去準備下一期的報紙,姜蓁轉頭對衛蟬問道“這期的官報,四國的人買了嗎”
“買了,是那幾位太子花錢訂下的。”衛蟬回道。
“訂了就好,他們要是沒訂,我都準備送他們了。”姜蓁瞄了一眼案桌旁邊的那份官報,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些可都是好東西,真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
嘿嘿嘿南橘北枳,東西是好東西,能不能用好就不一定了。
等他們變成姜國分國的那天,家里的大炮就又能出去亮相了。
幾個大國時不時的就要干一仗,都打習慣了,只要沒打出什么生死大仇,戰后的生意往來并不影響。
和談一結束,作坊里堆積的書本,就一車又一車的運往了四國。
為了讓大家能好好學習,姜蓁還稍微放松了對另外四國竹紙的控制。
齊國以前就想學姜國變法,因為之前那場戰爭,前進的腳步暫緩了一下,戰后立馬就把姜國的東西都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