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鄭國的情報傳到姜蓁這邊,姜蓁直接笑出了聲,忍不住夸道“鄭王人不錯。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是個猛士。”
下期官報的主題我想好了,就詳寫姜國曾經變法遇到的困難,給鄭王加油打氣標題就叫做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還可以叫姜國變法成功前的九九八十一難。
夸張了,夸張了,哪有那么多磨難。有咱們在,姜國的變法還是挺順的嘛。
既然要編那就編個徹底咯,八十一難而已,很好編的。到時候鄭王看了,還不得暗自慶幸自家變法順利。
照鄭王這個決心,變法成功的日子,指日可待
姜蓁王宮里吃著鄭國的瓜,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起身準備回寢殿內換衣服,出城迎接姜王。
但她剛換上一身玄色金邊的長袍,頭發還沒綁好,衛蟬就湊過來小聲說道“王上的馬車已經離開都邑去大河了這里還有一封王上給你的信。”
“這都到家門口了,父王居然不回來”姜蓁有些不敢置信的接過姜王給她的信,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喲跑去看陳冬修大壩去了。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頭看人家治水,也不回家了,多有先賢風范。
估計是大頭玩瘋了,不想回來上班。全年無休的上早朝,這誰受得了。
這也不能怪大頭,姜國現在最大的事,就是修路和治水,來往的百姓和商賈都說這個,大頭能不心動嗎
姜王原本也是不想去的,但他走到都邑外頭的時候,心里就想道自己下次出宮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既然這次出來了,那就別留什么遺憾。
反正宮里還有姜蓁頂著,姜王走得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車輪碾在水泥路上,直奔大河而去。
“父王居然就這么撒手不管了諸位大臣還等著他明日上早朝呢。”姜蓁一臉無語。
君王出巡,所有的臣子都會密切關注,大家都做好了明日見姜王的準備。
大頭不是想好借口了嗎走完水泥路,深覺陳冬為姜國付出良多,所以去大河見陳冬去了。
幾天的路程,生生的被大頭走了快一個月,大頭也是真能磨蹭。
話說怎么就沒臣子在朝堂上念叨大頭呢,那么多年君臣,他們都不想的嗎
想啥啊想,大頭回來假期就沒了,擱你你會想啊。
朝廷里的大臣不想念姜王,姜王也不想念他們,他在外頭待得還真是樂不思蜀。
他順著運送物資的水泥路,直接走到了陳冬修建大壩的地方,遠遠的觀望了起來。
大河兩岸,到處都是人,抬石頭的,搬木頭的,和水泥的
“親眼見到,才發現這工程果然浩大。”姜王忍不住贊嘆。
陳冬站在姜王身邊,解說道“正在修建的這個堤,是分水用的,主泄洪、排沙”
“大河水患困擾姜國多年,若是解決此患,陳冬你就是我姜國的大功臣,大河兩岸的百姓以后也定會為你立廟祭祀。”姜王感慨的說道。
“就算是謝,他們也都是先謝王上和太女,若沒有朝廷在背后支持,我陳冬哪來的能耐治水。”此生心愿快要達成,陳冬的身體雖累,但語氣卻十分輕快。
“費錢費糧都不怕,只要有效果就行。”姜王夸道“你組織修建的水泥路,不僅堅固平穩,時間也比預計的用得少,可見是你本事出眾。”
陳冬一點也不貪功,說道“修路的時候,服役的百姓不惜力,全是因為太女能讓大家吃飽,否則工期還會往后拖。現如今修建堤壩,不僅服役的百姓干活,大河兩岸的老弱婦孺也都來幫忙”
陳冬伸手給姜王指了指,說道“那處用獨輪車運石頭的男女,還有那邊正在做飯的老婦他們都是自愿來幫著干活的,只為家鄉不再遭遇洪水。”
“民心所向,何愁堤壩不成。”姜王的眼里滿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