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竹紙才出來兩年,但是在以前,除了需要保存久一點的資料,會用刻刀在竹簡上刻字,大家平時也都是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
竹紙和竹簡的筆觸,雖然有差別,但字練好了,在哪里都能寫得好。
那些字寫得差的考生,應該是這兩年才開始讀書認字的,練字方面沒有名師教導,自己摸索,寫出來的字,入不了大頭的眼很正常。
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絕頂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學習了兩年,卻和學習了二十年的人同場競技。完全是靠自己的智商,拉平了時間的差距。
大頭這是看到什么了又跑人家學生后面站著不動了,惹的那個學生都不敢落筆了。
姜蓁瞄了一眼殿前緊張考試的學生們,無奈的說道“就當是父王幫他們鍛煉心態了。”
第一次看這樣的熱鬧,姜大頭看得起勁,姜蓁總不能把他拖回來吧。
姜大頭在考場里轉了好幾圈,對諸位學生的水平心里也有數了,回到姜蓁旁邊的時候,就開始小聲的跟姜蓁討論了起來,“不得不說,論起教學生的水平,還是鄭國人厲害”
三百名考生的籍貫信息,正擺在姜蓁的案頭,出身姜國的就百來個人,看得姜大頭心酸。
殿試的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對自己有信心的,也可以提前交卷。由在場的諸位大臣現場批閱,最后再由姜蓁來定名次。
民之于官何位這道題目不難,為了給姜蓁和諸位大臣留一個深刻的印象,很快就有人主動交卷。
能參加殿試的學生,是從幾千人里脫穎而出的,沒多少傻子,大部分都能從姜蓁上位以來的各種政策,大致猜到姜蓁的意思。
猜到姜蓁想要愛民的官員,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考生大多都是從民生談起。
可某些文章雖然說的是愛護百姓,但那高高在上的俯視態度,還是能從字里行間看出來。
對這樣的文章,姜蓁都是直接把它扔到一邊去的,墊底預定。
也不知道他們在高傲什么,他們覺得比庶民高一等,就可以御使庶民如牛羊,那比他們更高一等的君王,是否也該視他們為牛羊呢。
確實不懂這些人咋想的。我之前還看到有文章寫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王和臣子的關系如此,官員和百姓不也是一樣嗎。
三觀不合的人,不搭理就是了,教不過來的。
姜蓁把這300張卷子都看了一遍,后面的排名倒是好定,可這最為重要的前三名,卻讓她犯了難。
她最喜歡的三篇文章,一篇語言質樸,從細節處著手,以小見大,一篇用詞犀利,高屋建瓴,見解獨到
“這幾篇文章確實難分伯仲。”姜大頭看完之后,也跟著點評道。
我也覺得這幾篇文章質量差不多,隨便選一個好了。
聽說古代科舉都很看臉的。既然選不出第一名來,那咱們也按顏值排序好了。
要是讓最好看的拿第一名的話,我投青衣的小姐姐一票,她的小鹿眼睛看過來,誰忍心辜負她呀。
不行不行,我投黑衣的小帥哥一票,他可是姜國人。
那兩個都不行,我喜歡另外一個
雖說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文章的好壞爭不出來就算了,現在怎么連顏值的高低也爭不出來了
就在姜蓁猶豫著選誰當第一名的時候,姜大頭笑呵呵的建議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既然文章沒有高低之分,那就讓他們打一架好了,誰贏了誰做第一名。”
對這個提議,諸位臣子強烈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