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一群人忍不住就討論起來了這件事。
“來各鄉教人免費識字的老師,會對學生們說出這樣的話,應該是王上授意的吧。”
“除了王上難道還能有別人”
“不會識字的庶民,對識字的人本就敬仰,對家中識字的孩子,也不敢端架子,反倒會聽她們的話。若是家中那個識字的孩子堅持,家中的大人肯定也會重視,就如今日作坊里的老伯一樣”
都邑百姓有錢不攢著,而是消費在自己身上,純粹就是姜蓁洗腦的結果。
一群學生討論了半晌,最后下了個結論道:“王上對自己可真自信。”
姜蓁確實有夠自信的,但她慫恿都邑的百姓消費,也是為了他們好。
不論是糧食還是布匹,存到后面是會貶值的。
桑澤郡那個織坊,利用了水力,產出的布匹數量,是往年的十倍,除了桑澤郡,其他郡縣也陸續置辦上了織機科技的改變,只會讓姜國的布匹產量暴增。
之前姜蓁故意把大批的新布賣給衛宋鄭齊四國,換回大批量的糧食,但這招也用不了多久。
布匹有貨幣的功能,許多大貴族就喜歡囤布。
今年桑澤郡的產出,都讓四國的貴族給囤了,但等明年,他們就應該囤不動了。
到時候,布匹大批量的投入市場,價格必然會暴跌。
姜蓁的目的雖然是讓姜國百姓衣能蔽體,人人都能買得起布,可布匹跌價,姜國百姓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姜國的百姓不囤貨,有布就往身上穿,那布匹價格的漲跌就與他們無關。
至于那些愛囤貨的貴族會不會傷筋動骨,那就不是姜蓁會考慮的了,那群貴族家底厚,虧得起,不像普通庶民,禁不起任何風雨。
現如今改變的還只是布匹,等以后農莊里的海外新糧種推廣開,糧價必然也會跌到時候囤糧的大貴族,又會遭到重創
鄭青云她們無法站在姜蓁的位置思考問題,最后只能歸結于姜蓁的自信和野心上去。
但姜蓁的野心,她們心里有數,不足以讓她們驚嘆,真正讓她們驚嘆的,是姜蓁獲得的民心。
她們去各鄉查案,只要在身份上透點底,鄉里的百姓都會全力配合,兩天的時間,他們就揪出了那八個和他國商賈相交過密的商人。
商人在各國的地位一直是最低的,鄭青云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稟告姜蓁,確認懷疑對象之后,直接請兵把這八個商賈綁了,再拷問一番,就拿到了確鑿的證據。
這個案子雖然是小案子,但她們辦得確實漂亮,讓朝中一部分關注的人,心里都覺得滿意。
等鄭青云在早朝上遞了奏折,向姜蓁稟告完那群商賈的事之后,朝中就有大臣站出來建議道:“王上這實習之法,比在學堂里坐著上課效果更好。大學里也有學了一兩年的學生,王上不如也把他們安排上”
“是啊,王上,大學里的其他學生,也該給他們機會的。”其余的大臣也站出來附和。
大學里的學生,除了最開始的那一批孤兒,還有鄭青云他們這一批科舉出來的,剩下的都是官宦子弟。
眼見著鄭青云她們表現優秀,朝中大臣怎能不替自家孩子謀福利。
姜蓁轉頭看向秋月,指望秋月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作為對學生最了解的校長,秋月抿了抿唇,忍不住說道:“此事王上還需三思。”
聽到秋月這暗示,姜蓁明白了,其他學生還沒養熟,還不適合拿出來展示。
在早朝上秋月沒好意思說,但私下來找姜蓁的時候,秋月就老實交代道:“前幾天我才在大學里抓了一個賣假藥的醫者,據他所說,他賣的藥丸,吃了之后能漲智力。學校里的學生或許是月考的壓力太大,有不少人都買了。”
“這藥他們也信”姜蓁又好氣又好笑的問道:“有多少人買了”
秋月咬唇,略微難堪的說道:“一百多人。”
好耶有一百多人加了智力,姜國不缺聰明人咯
哈哈哈秋月都快氣死了,你們還在這里陰陽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