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蓁看來,真舍不得給自家孩子分家產,那就少生一點,哪有生了兒女,把兒女養大之后又打殺的,正常人都干不出這種事來。
“姜國推恩令有這么恐怖嗎”姜蓁忍不住自我反省了一下。
這事跟你沒關系。推恩令和封地里安排相國之類的政策,又不是單單只針對玉田侯,別的君侯就沒做出這樣的惡事來。
御史只是推測此事可能與推恩令有關,事實是怎樣,還需要再調查。
御史彈劾的奏折里面,有玉田侯殺子的證據,但關于推恩令的事,御史只是猜測。
姜蓁對衛蟬吩咐道“派人去細查玉田侯。讓玉田侯寫奏折自辯算了,讓他來都邑親自向我解釋,虎毒尚不食子,他居然能做出這樣的事,有損我姜國名聲。”
不是人人都有放棄封地的魄力,尤其是封地還算富饒的情況下,諸位君侯哪怕知道未來的日子不好過,依舊會跟姜蓁慢慢熬,等待以后的轉機。
以功封侯的人還好說,姜姓的君侯,大多是憑借血脈才能得到一塊富饒的封地,本事不高,要是離開姜國跑到別國去,還真沒什么翻身的機會。
郭凡等人雖然也被姜蓁賜予了封地,但他們以前那些老牌君侯的利益是割裂的。
在玉田侯的事情鬧出來之后,郭凡立刻向宗室發難。
“按照姜國新法,哪怕是庶民,貴族也不可無故打殺,更何況還是王室血脈,玉田侯行事觸犯了姜國新法,不能容忍。”
御史的揣測只是揣測,真正要定罪,還是的靠玉田侯做過的實事。
宗正心里對玉田侯也氣惱得不行,但還是為他辯護道“父親教育兒子,一時失手罷了,也不能全怪他。”
“打死了好幾個,也叫一時失手”郭凡逼問。
“就算下令的是玉田侯,但動手的是仆役,或許是仆役下手重了也不一定。”宗正企圖維護玉田侯的臉面。
在宗正看來,玉田侯的臉面,既是姜姓族人的臉面,也是姜蓁的臉面,所以宗正把求助的目光看向姜蓁,“王上,玉田侯絕對不是有意的”
姜姓君侯同出一脈,哪怕在爭奪王位的時候,大家都是競爭者,但沒有競爭的時候,各位姜姓君侯就是社稷的擁護者。
宗正敢打包票,真遇上外敵了,姜姓君侯絕對比這朝廷上的大臣靠譜。
姜蓁可不像宗正這么想,冷冷的說道“我聽說玉田侯家里收藏了不少頭骨酒杯,如此殘暴的人,我不信他是無意的。”
玉田侯家殺子的情況,藍河衛正在查,還沒出結果,但玉田侯曾經的一些作為和風評卻出現在了姜蓁的案頭。
在姜國的新法頒布之前,玉田侯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殺幾個奴隸尋開心,平生最愛喝的酒,就是血酒,玉田侯相信以頭骨配血酒能延年益壽
這玩意我光是想想就差點yue
老天爺還真是不開眼,有些人壞事做盡,卻能錦衣玉食,做人上人。
每次看到這些奇葩君侯,我都要感慨一下物種的多樣性,沒想到古代有貴族殺人為樂的故事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