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四國才剛開始動手,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姜國這邊的草包官員確實越來越少。
尤其是這兩批新任職的官員,都在大學經受過系統的教育,也在都邑這邊接受了許多新思想、新創意的熏陶,比起那些偏遠小縣官員,眼界不知道要寬到哪里去。
這群學生上任之后,搞出來的動靜都不小,鄭青云一去仙樂縣,就直接大刀闊斧的改革了起來。
因為前任仙樂縣縣令,留下了一堆爛攤子,還把農莊里的棉花種子偷偷賣了,導致今年仙樂縣的棉花種子數量不夠,棉花產量上不去,可其他正常運行的縣,卻不是這樣。
姜蓁已經大力推廣棉花兩年了,今年棉花的產量肯定會暴增。
棉花不止可以填充衣物做棉襖,也可以織布做成棉布,從棉花到棉布,需要經過去籽、紡線
軋花機和織機,以后定然會成為極其暢銷的產品。
鄭青云發現縣內的土地貧瘠,靠土地填飽肚子沒問題,但想要靠土地發家致富,難度很大,所以她就打了彎道超車的主意,不賣棉花,賣軋花機和織機。
反正仙樂縣臨近水泥路,交通便利,這頭兩年,織機的生意肯定好做。
今年的棉花種子還沒種下去呢,鄭青云就收攏了縣里的木匠,開始做準備工作。
“這織機怎么和我們家里用的不一樣”仙樂縣的匠人發出了自己的疑惑,然后尷尬的說道“大人,你說的那些東西,我們都沒做過。”
知識的傳播速度本就慢,鄭青云想要接收新知識,都要千里迢迢跑到姜國都邑來。
哪怕都邑的織機已經不知道換過多少花樣,仙樂縣底層的百姓依舊什么都不知道。
鄭青云也不是什么端架子的人,作坊里的工匠有什么不懂的東西,她都盡力解答。
“你們都是有基礎的老匠人,做這些東西不難的,相比以前的織機,只需要需要調整一下軸間距,梭子大小”
一批人在山上伐木、種樹,一批人處理木材,按批次用窯烘干或是自然風干織機作坊在鄭青云的指揮下忙得團團轉。
今年的棉花還沒到收獲的季節,所以第一批織機和飛梭之類的東西,全都便宜了仙樂縣里的百姓。
普通家庭的女子,每日都會在家里織布,但這個新織機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織布的效率。
鄭青云忙活了一通,還沒嘗到賣軋花機和織機的甜頭,就已經讓縣內麻布的產量增加了。
“這都邑傳來的新織機就是好用,明年家里可以多種一點麻”
雖然她們是辛苦織布的人,但織出來的布卻舍不得穿到自己身上,除了留下交稅的布匹,剩下的全都準備賣掉。
仙樂縣通了水泥路,商賈路過這里也會來歇腳,走的時候,仙樂縣的布匹就會被順道捎走。。
布匹可以當成貨幣來用,貴族愛囤布,商賈也一樣。
賣布的同時,鄭青云也會向大家推薦作坊里的新織機。
“仙樂縣的織機和都邑的織機比起來,差不少啊。”商賈雖然心動但也挑剔。
鄭青云反問“都邑作坊產的織機倒是好,甚至還有水力紡紗機,但你們買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