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姜蓁是個坑貨,但她不會坑自己人。
哪怕是姜國的貴族,只要是聽姜蓁話的,也不會吃虧。
等姜國這邊的郡縣,陸陸續續的開始修路的時候,四國的貴族才慢悠悠的探出頭來。
“這次好像沒什么坑”
“姜國好像一直都在修路,是我們杯弓蛇影了”
“那咱們也跟著修路”
這兩年姜國一直在修路,哪怕沒有姜蓁的督促,有遠見的郡縣官員,也在修修補補,尤其是在國道附近的,吃到了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對修路的事情非常積極。
姜國的路況好了之后,姜大頭都不愿意在宮里呆,哪一段路修好,他就去那個郡縣放風,在外頭過得瀟灑自在。
四國的貴族小心翼翼的觀察過后,確認修路這件事情沒有什么貓膩,才開始張羅起了修路的事情。
“作坊是咱們是自己的,人手也是咱們自己的,姜王確實不能插手。”
“確實,路又不能買賣,修好之后,受益的只能是當地人,還有往來的商賈。姜王不可能跟操控布價一樣,操控我們縣內的道路。”
想通之后,諸位貴族的行為就大膽了起來。
對國內貴族這些行為,幾位君王也是支持的。
“國力有限,哪怕是修一條國道,也要耗費不少民夫和糧食,有人愿意幫忙自然是好的。有大家的輔助,咱們的國道也能修得快一點,打仗的時候,兵馬和糧草的運輸也能更加及時。”鄭王說起這個,也有些欣慰。
修路的好處,鄭王不是看不到,就算他看不到,姜蓁也明明白白的寫在了官報上,只是鄭國財力不夠,沒法在修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今看國內的君侯被姜蓁坑過之后,變得就對修路的事情積極起來了,鄭王也沒客氣,直接和國內的君侯商量出資的事情。
誰給的幫助多,朝廷就先修哪段路
平時鄭國的貴族都在和鄭王唱反調,但這次卻傾力支持,讓他們出錢有點難度,但讓他們出人,一個個都非常爽快。
他們國內能夠君臣和諧,全靠阿蓁,沒阿蓁,他們得打起來。
現在雖然聯手修路,但那也是貌合神離,修完路,照樣得分手。
君王和大臣之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姜國由姜蓁占據主導地位,其他君侯和臣子就沒有一個敢瞎蹦跶的。
但鄭國卻是勢均力敵,甚至鄭王的勢力還要稍弱一點,鄭王想跟姜蓁一樣說一不二,還是要差點意思。
對此,鄭王也很感慨,“果然是出則無敵國外患,國恒亡,可姜國這個強敵,如今也太強了一點。”
鄭王很珍惜現在和國內君侯短暫的蜜月,甚至對鑄私錢的事,追究得也沒那么狠了,雙方一起攜手修路。
四國安靜乖巧的修路,姜蓁也不好意思折騰他們,老實的吧注意力放回了國內。
今年百姓家中的棉花豐收,農莊的各類海外糧種,也得到了大豐收。
第一批回來的糧種,是種在暖房里的,如今農莊是豐收的已經是第二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