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新封地的人,都是姜國的重臣,無論是郭凡左相,還是秋月姚春,都是這天下都很有名的人物。
鄭國雖然沒打算在交城的時候使壞,但如今卻是更小心了。
“小心點,這座城如今是秋月的封地,她負責審核官報和學報,跟各家大佬交好,得罪了她,咱們的名聲以后只會被踩在地里”
“郭凡的封地最好也不要動,聽說他心眼不大,當初在宋國吃了虧,一直在偷偷摸摸的報復”
鄭國還指望著姜國牽制宋國,根本就不敢得罪姜國重臣,怕他們慫恿姜蓁撤兵,所以并不敢給姜蓁留一座空城。
但在鄭國官員離開的時候,還是有許多貴族跟著一起離開。
他們是鄭國人,說的是鄭國話,用的是鄭國歷,遵守的事鄭國風俗,打心底里覺得自己是鄭國人,自然要在鄭國的地盤上生活。
當初姜國接手大峰郡的時候,也有許多的人搬家。
打地盤容易,收攏人心卻很難。就算把他們打服了,他們心里要是不服氣的話,也會一直惦記著造反。
怕什么,阿蓁還這么年輕,只要她活得夠久,過個一二十年,熬走一兩代人,隔閡什么的自然就會消失。
現在同化起來還算容易吧,畢竟大家都在推廣簡化字,姜國使用歷法也很超前,銅錢和和金銀的鍛造水平也高,用好的東西去替代,難度會低得多。
擔心那片飛地的百姓流失嚴重,鄭小白他們這一批官員,被任命之后,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趕緊去上任。
郭凡秋月他們雖然不好插手封地的管理,但為了明年的稅收,他們都非常熱心的給鄭小白出了主意。
“姜國這塊招牌,如今還算好用。十城之外,如今打得火熱,你可以借次機會,收攏被戰火波及的百姓”郭凡建議道。
“那十座城里的土地,估計很多都被貴族侵占。你去了之后,可以把戶籍冊子和田畝的冊子燒了,概不認賬,重新給百姓確認土地的所有權”秋月一來就對貴族捅刀子。
鄭小白臨走前,姜蓁召見了他,跟他說了幾句話,“那十座城,離姜國太遠,真動起手來,你們很可能會沒有支援,冒死守城什么的,不劃算,我培養你們也不容易。所以我允許你們帶著百姓投降。”
在姜國格外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下,姜蓁這話格外的質樸,功名利祿都是虛的,命最重要,而姜蓁把他們的性命放在了首位。
鄭小白等人被姜蓁的叮囑弄得紅了眼眶,對著姜蓁深鞠一躬,鄭重的說道:“臣等必不負王上所托。”
“去吧,十年之內,我必讓你們無后顧之憂。”姜蓁有信心十年內把宋國扳倒。
姜蓁有信心,鄭小白他們也有這個野心,帶著一批新的糧種,斗志昂揚的前往鄭國。
把鄭國人變成姜國人,這任務還蠻艱巨的。
沒事兒,給百姓一段時間適應,他們很快就會愛上姜國的。
一座城池拿到手里,想要真正的化民心為己的話,就需要花許多的時間去浸潤,讓百姓大心底里去認同。
姜國從宋國接手的大峰郡內,雖然大部分的百姓日子越過越好,但還是有少部分人還念著宋國的好。
人心是最難養的,姜蓁絕對做不出割城的事情來。
鄭王如此,也是因為他實在沒有辦法了,內憂外患,他不給好處,請姜蓁出馬,就該完蛋了。
但請姜蓁出馬也沒用,他還是被人給殺了。
“鄭王當家做主那么多年,就沒一點死忠嗎怎么就沒人請鄭國太子回國”姜蓁的表情疑惑,對衛蟬問道:“鄭國太子在客館住著,就沒什么動靜”
衛蟬搖了搖頭,回道:“幾位質子一直深居簡出。哪怕鄭國如今亂成一團,鄭國太子除了服孝,沒有任何異常。”
現在姜國才是最安全的話,鄭國太子回去肯定會被噶了。
他都不在國內,沒法經營維持自己的勢力,光桿司令的日子可不好過。鄭王留下的人又不是傻子,在諸位君侯打生打死的時候,投靠鄭國太子,這跟沒區別。
鄭國君侯們已經自覺的把太子遺忘,根本就沒人提他,任由他在姜國做質子。鄭國太子為了自己的小命,也在默默減少自己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