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同行襯托吧。宋王混得那么慘,鄭王哪還敢提什么太高的要求。他要真堅持到最后,說不定也會和宋王一樣,眾叛親離。
鄭王誠意是夠的,提前投降了,咱們也不能太小氣,還有齊國和衛國看著呢。
有鄭王襯托,連齊柔都顯得沒那么知情識趣了,姜蓁忍不住說道“姜國的兵馬是借出去了,就是不知道齊柔投降會有什么條件。”
鄭王什么要求也沒提,才換到八座城,齊柔最多六座,另外兩座,就當是咱們出兵的軍費了。
話說鄭王提前投降,是不是不想出戰爭損失費和軍費
很有可能。等咱們真的出兵,鄭王的小金庫絕對保不住。
上次藍河衛掏宋王的陵墓,已經讓大家都有警惕心理,鄭王他們藏錢,肯定藏得嚴嚴實實,不會被咱們發現的。
藍河衛再厲害,也做不到掘地三尺。
與其如此,姜蓁還不如大度一點,任由他們自己處理金銀。
可糧食和武器,姜蓁是需要全盤接手的。
姜蓁和鄭王你來我往的書信溝通了兩回,姜蓁直接啟用安插在鄭國的間諜,兩邊飛鴿傳書,加快溝通速度。
鄭王想要的那八城里面,包含了鄭國的都邑,因為他想護著鄭國的宗廟,也想護著都邑周邊的百姓。
這群百姓,世代接受王室的恩澤,是最忠心的那批人。
但籠絡人心什么的,姜蓁最擅長不過了,沒有什么能比得過熱騰騰的米飯、暖呼呼的棉衣,用不了幾年,哪怕是鄭國都邑的百姓,也會倒戈。
處于對姜國的自信,姜蓁同意的鄭王的請求,但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要鄭國都邑做封地可以,但你以后只能住在姜國都邑。”
自信歸自信,但該防還是得防。
鄭王現在本來就什么造反的心思,也沒糾結多久,很快就同意姜蓁的請求。
等雙方暗戳戳的把所有事情都商量好,鄭王才重開早朝,和所有大臣說了投降的事。
不出鄭王所料,他投降,無人反對。
甚至連他這個月不上早朝的事,大家也都能夠理解了,國家都快變成別人的了,還上什么早朝,沒亂來就已經鄭王的操守好了。
通知完國內的大臣,鄭國就聲勢浩大的舉國投降,隆重的派人送來真正的蓋了大印的降書,然后打開城門,等姜國來接手。
兩國的重臣都互相拉扯快一個月,對這個結果十分淡定,可外人卻都被驚掉了下巴。
“不是吧,鄭國哎,居然就這么降了”
“真降了,我怎么就不敢相信呢。”
“這有什么不敢相信的,看來姜國這次是真的要動用九卿之禮了。”
齊柔此時剛把她父王控制住,還沒把手上的事情理順,就聽到了這樣的噩耗,忍不住唾罵道“鄭王這個慫包。怎么降的那么快他率先投降了,我的投誠,在姜王心里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