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反問“大兄不知道”
衛長君笑道“這幾日天氣太好,中午熱的快趕上三伏天了。可我算過離三伏天還有一個多月。雖然也有人說蝗災之前天會熱的不正常。可蝗災通常是四月底五月初,或七月底八月初,莊稼快成熟又不能收割的時候。如今有些地方的春小麥都開始收割了。這時候蝗蟲再不出來,總不能過幾天出來吃土”
衛青笑了“大兄猜對了。”
“那是秘而不宣”
衛青微微搖頭,“還沒到。但快了。聽說這幾日已經不能吃飯,全靠參湯吊著。”
衛長君點頭“我懂了。”
衛青疑惑不解,什么就懂了。
衛長君攬住他的肩膀,“明日我隨你一同進城買些白布,叫母親趕制些衣物。”
衛青小聲問“咱們也得守孝”
“這是國喪。”衛長君朝東邊看一下,“離侯爺這么近,就算不用守,年前也得穿樸素點。對了,別忘了提醒子夫,這些日子仔細點。”
翌日下午,曹女把衛青的衣物收屋里,衛長君就幫他整理一下,全換成樸素的。
傍晚,衛長君前往隔壁,把太皇太后的事告訴竇嬰。
竇嬰嫌他姑母糊涂,景帝十多個兒子,其中聰慧且身體好的不止一個,她竟然做夢兄死弟及。可真到這一刻,竇嬰也難過,一晚上都沒睡好。
翌日,竇嬰跟衛長君回城。衛長君前往布莊買成衣和布料,竇嬰和他妻子回去的理由是想孫子孫女了。
衛長君下午就回來了。竇嬰卻是兩個月后才回來。
像竇太皇太后這樣的國喪,血脈至親和百官至少得守孝一年。可一年太耽誤事,劉徹的祖父文帝就提出用三十六天代三十六月。
太皇太后薨了,壓在劉徹頭上的大山沒了,劉徹沒空為她守孝一年甚至三年,便提出也用三十六天代三十六個月。
竇嬰隨劉徹在城里守三十六天。
先前攀附竇嬰的那些人都認為天子會重用竇嬰,劉徹也猶豫任田蚡為相,還是叫竇嬰官復原職。得知竇嬰躲回秦嶺,劉徹頗為意外,問當值的東方朔,“竇嬰什么意思”
自打東方朔被小霍去病耍的團團轉,他就不敢再自視甚高,“臣不知。陛下應該問衛大公子。”
“仲卿呢”
衛青在宣室偏殿看兵書。東方朔到門口把他叫過來。衛青一時沒反應過來。
劉徹重復一遍,“你大兄有沒有跟你說過竇嬰他躲去秦嶺是想躲個清靜,還是故意做給朕看”
“大兄沒說過。臣聽韓上大夫說,侯爺近日忙著寫書。好像名字都起好了,叫蒙學。”
劉徹想想竇嬰的秉性,不可能靜下心來寫書,“收拾收拾,隨朕去秦嶺。朕有些日子沒去了,也該過去看看。”
“可是”衛青犯難。
劉徹“你大兄又不在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