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心生警惕“然后呢”
“我家幾個小的都”
劉徹不希望他的太學開三天就被迫關門,“衛步和衛廣是不小了。去病和阿奴還小。雖然八歲,其實自出生到現在才七年,不急。”
衛長君想扶額,大外甥啊大外甥,小阿奴啊小阿奴,瞧瞧你倆這人品。
“陛下說的是。到秋山邊涼了,侯爺搬過來,我就叫他倆回城去太學”
劉徹回頭看一下。東方朔過來道“臣記下了。臣回頭就叫董仲舒給大公子留兩個名額。”
“陛下怎么想到今日過來”衛長君看一眼天空,太陽時有時無,雖然不冷不熱,但并不適合出游。
東方朔“我跟陛下說大公子的房子快好了。”
“早呢。”衛長君微微搖頭,“大院和東西中三個小院好了,北邊那排奴仆房也好了,但里面空蕩蕩的連張榻也沒有。等榻做好,鍋碗瓢盆置辦妥當,最快也得到六月。”
東方朔朝西邊看,“韓上大夫和魏其侯立冬前還能搬過來嗎”
“他們家需要添置的東西少,也不用再買奴仆,人過來的時候繞去東市把物品置辦齊就行了。”衛長君看向劉徹,“您只是來看看”
劉徹輕輕抬手,東方朔帶人退到東邊渡口。劉徹示意衛長君跟上,他往西,到韓嫣家門口停下。
衛長君一看要避開所有人,心中一凜,“出事了”
出事倒沒出事。
去年除夕前,各地封王送的節禮比往年多一成,劉徹便知道他們真的很滿意紅薯玉米以及農具。過了除夕,劉徹就頒布了“推恩令”。
除了封國王爺和太子沒人不高興。劉徹派出去的細作送來消息,各封王府上很不消停,就算兄弟父子間沒動手,也不如以前心往一處使,簡而言之,人心散了。
劉徹登基之初就想探探匈奴的虛實。然而那時宮里有太皇太后掣肘,太皇太后并不喜歡他,宮外的封國一個比一個強,并不適合大軍出擊。
現今兵強馬壯,各封國今年消停不了,劉徹覺著時機到了,就來問問衛長君的意見。
衛長君一個農夫,必須沒意見“我連周易都沒怎么看過,測字算命更是一竅不通,您問我”
“你看過兵書。”劉徹提醒。
衛長君“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您知道匈奴有多少人馬哪怕長安有在草原上生活過的人可以做向導,可這么多年,朝中誰敢跟匈奴交手”
劉徹眉頭微蹙,很不喜歡聽到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你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膽小”
衛長君微微搖頭“陛下,您其實也沒底吧你如果已經決定了,就按照自己想的部署。反正早晚有一打。”
“輸了呢”
“勝敗乃兵家常事。您有心理準備就行。”今日衛青沒來,即使來了,衛長君也不敢提他,畢竟他也不知道衛青有沒有準備好,亦或者還得兩年積累,“我是真給不了您意見。”
劉徹指著天上。
衛長君“他給我送東西都不露面,有事交代就托夢,您覺著呢”
劉徹揉揉額角“朕只能靠自己”
“你這兩年挺得民心,就是敗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總結經驗,來年再戰。”
劉徹心里也是這樣想的。
衛長君怕劉徹過于依賴他那點神奇,以后有事沒事都來找他問吉兇,“陛下要是還沒底,那就去城里找個術士算一下。但有一點,結果不好,你不能把人砍了。否則我罪過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