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不缺的話,朝食自是變著花樣來回換的。昨日吃了槐花素包子,今日又改成了眾人已好一段時日沒食的油潑面了。雖各種朝食都食過一番,很難評出個喜好優劣來,畢竟,以大理寺眾人口中的話來說就是溫師傅做的吃食都好吃,實在難以抉擇。
可不知是不是骨子里的基因同這片土地的融合使然,縱使換了不同的時空,同樣在長安城這片土地之上生活的人好似都有種相似的偏好。人說入鄉隨俗,沒想到換了時空也一樣。
溫明棠在現代社會所知的西安是碳水之都,各種米、面食多的飛起,到了大榮,縱使各種花樣的吃食眾人不挑,可骨子里對這等米、面食的偏好還是在的,似乎是百吃不厭的那等。
今日慣例又是油潑面上臥個煎蛋,外加各種青菜、豆芽的配菜,大早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油潑面可說是徹底打開了眾人的味蕾,一碗油潑面下肚,吃飽喝足之后,便神采奕奕的出公廚做事去了。
溫明棠同湯圓、阿丙一道在公廚待足了整個朝食時辰,待到朝食時辰一過,兩人便立時看向了溫明棠,溫明棠朝她二人點了點頭,兩人這才放下了手里的活計去尋紀采買。大早上就定下了,朝食過后,紀采買便親自帶著湯圓、阿丙去內務衙門領銀錢,看著銀錢徹底落到湯圓手里再說。
擇菜、洗菜、備菜什么的有雜役幫襯,只要不是尤為特殊的新菜,大多數雜役都能做,是以阿丙、湯圓兩個離開一趟也不相干。
眾人自顧自的低頭忙碌著手頭分到的活計,時不時還夾雜著一兩句閑聊。
阿乙那發財門道的事終究還是在眾人心坎里留下了印記,眾人有一茬沒一茬的閑聊著。
“昨兒沒約到阿乙,聽聞有事早早走了,今日再看看去。”
想到阿乙同家里人鬧著要拿錢由此同家里人大吵一架的事,溫明棠手不由一頓。
雖說世事無絕對,可顯然在家人心中,素日里的阿乙就不是個靠譜的。
一般而言,要順利自家人手中借到錢,一則是家里出得起這筆錢,二則是開口要錢的這位在家人心中一慣是個穩妥靠譜的,阿乙既然開口了,可見家里是攢的出這筆錢的,卻不肯出,足可見,在家人眼中也是不信阿乙這發財門道的。
只可惜,阿乙家人不信,旁人卻是信的。
“紀采買說能約到最好,若是不能的話,指不定沒有緣分,是老天在阻止呢!”正忙著擇菜的寡母關嫂子聞言隨口接茬道,“我家子清、子正聽了之后也道什么‘天給的不要,會出事’,反過來,‘天不讓拿的,不能亂拿’,讓我康看能不能碰上,碰上了再試,若當真合該是我等發的財,那么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都能約到阿乙的,若真是如此,便再議。”
這話一出,一旁忙著蒸紅薯、玉米等雜糧的溫明棠便忍不住笑了,說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那句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