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草長鶯飛,又是一年春。
因四月十二日是仙姝娘娘的誕辰,所以每到四月,仙姝娘娘廟都會有為期七日的廟會活動,不同于別的廟宇,仙姝娘娘廟是一座尼姑庵,最早是由女皇陛下擇定人選建立的,聽說第一代的住持從前曾是仙姝娘娘身邊的婢女。
后來仙姝娘娘廟逐漸成了落難女子的幫扶之地,周邊所有的攤位和店子也都是女子在打理,因有仙姝娘娘的庇佑,此地人杰地靈,是本朝女子心目中的“朝圣之所”。
傳聞仙姝娘娘在凡間時的肉身便葬在此處,若真心向仙姝娘娘禱告,愿望就能成真。
特別是廟會期間,更是非凡的熱鬧,有男子若要向女子表明心意,第一想到的地方絕對是仙姝娘娘廟門前面的桃花林,因為聽說仙姝娘娘在凡間時最喜桃花,若采擷桃枝贈與心愛之人,便能得到仙姝娘娘的祝福。
這當然是有人穿鑿附會的說法,但相信的亦大有人在,特別是每年四月前后,簡直比七夕節的時候還要熱鬧兩分。
因為女帝陛下頒布的新則女戒,上面不再推崇女子不讀書、不出門、不交際,上行下效,自上而下的影響永遠是最快的,現在的京城街上,再也不是只有男子沒有女子了。
像是這種特殊的日子,未婚嫁的閨閣女子也能獨自帶著婢女出門,不用戴帷帽,不用遮面,甚至爽朗些的,就是騎馬也是使得的。
這要是二十年前,那是女子想都不敢想的出格舉動。
現下,女子不僅能出門交際,更能讀書識文,若有大志向,甚至可以參加女官考試,要是能中榜,便能得見女皇陛下,同男子一般無二。
可以說,女皇陛下是天下女子心目中無可取代的楷模,甚至有女子為了能夠拜見陛下,千里迢迢從漠北趕來,而這位女子,如今已是陛下身邊最得力的女官之一。
但要說本朝解脫女子束縛最有力的一項,并不是讓女子參與到朝政中,而是給了女子在婚姻中選擇的權利。
因為女皇陛下曾經和離過的經歷,在端明十年時,女皇陛下就排除萬難頒布了法令,規定女子若在夫家受到苛責且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若女子向官府求助,官府則需要根據事實情況依法裁決,而非是根據夫家情況叫女子再次隱忍。
端明十年時,陵朝女子的社會地位已經有了逐步抬升,甚至已有女子效仿仙姝娘娘休夫,那位女子的娘家人也頗為硬氣,直接上門將女子的嫁妝盡數抬回家中,便以此斷了這門親事。
女皇陛下聽聞此事,特意下旨嘉獎,還囑咐官府放還婚書契子,之后還對外言明女子若和離二嫁,百姓不得以此作為攻訐、為難女子的理由。
起初,民間確實對和離女子依舊抱有極大的偏見,直到有一叫和娘的女子,她出身貧寒,嫁人后在夫家當牛做馬,卻依舊不被接納,在聽聞法令后,她憤而告到了官府,拿到和離書后,因父母早就病逝,兄弟也不歡迎她回去,她干脆申請了女戶,在碼頭賣包子為生。
和娘容貌生得端麗,她從賣包子開始,一路做成了包子西施,后來知府家的小兒子吃過她的包子后,對其一見鐘情,后來兩人排除萬難走到一起,迅速就傳成了一段佳話。
現下,和娘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包子鋪,反而現在變成了那座城中遠近聞名的包子點心樓,甚至曾經進宮為女皇做過御膳點心。
后來逐漸的,女子和離不再是新鮮事,男子們也迅速意識到這點,畢竟女子到了和離的地步,必然是男方或者夫家不太體面,之后男方若想要再婚配,稍微體面些的家庭也不會愿意將女子嫁過來。
男子們當然不愿意看到這一點,有些人選擇激烈地反對法令,但很快陛下強權干
預,在無法反抗的前提下,男子只能選擇對女子好一些。
這當然是個緩慢轉變的過程,甚至還有人對著女皇陛下大喊女子誤國,但很快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國庫的充盈都在顯示,女皇陛下當皇帝當得非常好,至少比馮天臨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