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不平的聲音迅速被壓了下去,與之相對的,如果他們再不努力,恐怕就要被這群女官擠占利益權位了利益永遠是驅動一切的內核,社會形態的改變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資本和時間力量,而女皇陛下并不缺這份耐心和魄力。
她永遠記得譚先生說過的話,她既然做了女皇,就要做到最好。
當然了,女皇陛下當得這么成功,但她依然也有一些小煩惱。
總有人吵著要她納皇夫,她忙得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哪有什么精力懷胎十月,這群男人分明是準備等她懷孕了搞事情,她是那么容易被算計的人嗎
皇夫請回周家大郎笑話
沒過兩月,端華就從宗族中挑了一位郡主記在名下,甚至放言若還有人再提,她就立刻把人封為皇太女。
這下,沒人敢說了,畢竟他們并不想侍奉第二位女帝了。
只可惜,端華早已打定了主意,她不管以后的君王到底是不是女子,但她的繼任者必須是女子,因為如果一旦是男子繼位,那么她立下的這些規矩,恐怕就會很快被推翻過去。
所以,皇太女是必須的,她現在不冊封,只是需要時間去培養繼承人,若小郡主不具備為君的資質,那她就努力再挑一個。
登臨高位二十年,她終于明白了父皇當初斟酌遲疑的原因,太子之位不僅是為了延續馮氏江山的長久,更是對民生社稷的負責。
馮天臨他不配。
事實上,馮天臨在她登基的第二年,就在暗牢中自縊了。一刀殺了,當然痛快,但她當時羽翼不滿,若一上位便下令殺死廢黜的臨帝,那群朝臣非得跟她拼命。
她當時還覺得堵心,后來一想這不給了她折磨馮天臨的機會,她立刻就把人關到了暗牢,什么刑罰都給管上,每天去看一眼,她都能多吃兩碗飯。
可惜不出一年,這人就在牢中“懺悔弒父”自縊而亡。
朝臣自也不敢說什么,畢竟弒父的舊帝,不值得他們開噴。
適日,正好是西南大軍班師回朝的日子,端華親自出城門相迎,畢竟這次回朝,乃是嘉獎,西南這次平定夷族、收回復地,乃是陵朝之喜。
她設宴款待三軍,倒是發現了一個舊人。
“你姓周周伯梵同你什么關系”
周叔頤便坦誠自述,事實上陛下的眼神,應當已經完全認出他了。
“你同從前,倒是還有幾分相似,就是臉上這道疤,瞧著是多了幾分男兒氣概。”
當年周家迅速淡出了朝野,連本家都搬回了祖籍,除開一些被陛下申斥的,其余包括他父親在內,倒是沒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影響。
但父親個性迂直,很快就被貶出京,他的游學之旅也迅速夭折,因為前駙馬的影響,早在陛下登基之后,周家就迅速分家,所謂詩書傳家的由頭,如今自然也就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