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她天生就很善于和旁人交流,懂得察言觀色,態度熱情親切,說出的話能貼合人心。她對著黛玉噓寒問暖,敘說親情,時不時再為賈敏感嘆兩句,表示家中上下都惦念著妹妹呢,只是王府規矩大,妹妹又在閉門守孝,她們實在不方便上門,以免招惹閑話。
嗯,寶玉也時常在家中念叨著,不知妹妹過得可好我們知道妹妹是王府貴女,再不會受虧待的,但咱們這樣的人家里,富貴榮華是不缺的,有人知冷知暖,才是最難得的寶玉和家中姐妹辦起了一個詩社,每月里初一、十五就定期聚會,在一起寫詩作畫,十分的有逸致。寶玉說,可惜妹妹你不在,不然必是獨占鰲頭的,妹妹可是極不俗的才女
黛玉凝神地聽著,心中惆悵酸楚,對賈家姐妹的生活很是羨慕。李清波被扶正后,自己身邊的人本來擔憂她會依仗著身份挾私報復,她心中也是惴惴不安的。驚懼之余,她也一橫心,想著若是被苛待了,她也不能忍氣吞聲,哪怕鬧到祖父母和父親面前,也要討個公道。反正他們也是偏向李清波,不喜自己母女,即使再多不喜幾分,也就那樣了。可苛刻宗室嫡女的罪名,李清波她一個剛剛被扶正的世子妃,未必能當得起母親雖然去了,但她還有國公府的外祖家呢,不是那無依無靠的孤女
可沒料到的是,李清波卻是對黛玉照顧有加,把黛玉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十分妥帖,比對自己的親生女兒慧齡還要上心。這下,下人們放心了,她們的日子不會改變,都對李清波交口稱贊起來。黛玉卻是如鯁在喉,她直覺李清波并非真正那么賢惠大度,但她也不能探明她的用意,貿然說出來,只會讓被人質疑責備罷了
心中思慮重重,再好的生活也變得無味。家中請來女先生為她們授課,五日一休,規矩非常嚴格。這女先生據說原先是在宮里十分出色的女官,出宮時高門爭相聘請,府中給她的條件優越,還派了兩個丫鬟專門伺候,答應給她養老,因此她授課也是盡心盡力。這又成了李清波當家的一項功勞。
或許心中因此就存了抵觸之心,或許這授課的內容不合自己的脾性,黛玉一直都不太喜歡,對此興趣缺缺,雖然慧齡說收獲良多,從那女官處學到了許多安身立命的道理。相較起來,寶玉和姐妹們創辦的詩社讓她心動不已。
黛玉曾做過一個夢,夢中依稀是她與賈家眾姐妹在一起快樂地作詩畫畫,喝酒賞景,過著神仙一般逍遙的日子。醒來后,她悵惘了許久,她覺得自己就像被禁錮在華麗屏風上的一只錦鳥,不得自由。什么王府貴女,不過是這王府里立著的一塊標牌,用來展示府中的家教和仁慈罷了。
王熙鳳凝神觀察著黛玉,把她神情的變化盡收眼底。她心有成竹地一笑,閑閑地說起此番來王府的用意。嘆著氣表示了賈家的無奈,若不是沒有法子了,咱們也不愿求上王府來。姑母不在了,李側妃上位,人走茶涼啊,也不知王府肯不肯援手
黛玉聞言臉色一變,她也要看一看府中的態度,是不是絲毫不顧及她們母女了。
李清波與周王妃商量了一回,初步定下了主意。但李清波思慮謹慎,提議此事還是要稟告王爺和世子。一萬兩銀子不算什么,安郡王府寧愿花錢買個好名聲,只是這其中還涉及到賢德嬪,就要謹慎了。安郡王府是宗室啊,很忌諱和宮中的嬪妃牽扯在一起,兩家也并非血親,皇上若是生出疑心來,可就不妥了
周王妃也警醒起來,覺著這番話很有道理,謹慎點也沒壞處她派人去請王熙鳳,委婉地表示,王爺是一家之主,府中大事須得請示了他,她們方能決定。賈大奶奶今日先回去,過幾日她們必會給個答復。
王熙鳳只得賠笑著表示,那是應該的,自然該遵照著府上的規矩來。那是王府,何況賈敏已經死了,人家不熱情為你分憂,你還能怎樣何況,這也未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