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剛嫁入薛家之時,王秀云和她相處得還不錯,王秀云本就不是心計深沉的人,在薛家對下人也不算苛刻。方氏知書識禮,對這位大嫂也保持著尊重的態度。她知道禮法規矩,薛家最后是屬于大伯和大嫂的,他們夫妻不過是暫時居住的客人,日后總要分出去的。再過一年多,薛淞就要上京去參加殿試。之后,他就要來接方氏去京城。三年觀政滿后,薛淞或許留在京城為官,也或許會外放,但按照朝廷制度規矩要避諱,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回到老家的。
而且,薛淞也向方氏表明自了自己的意思。他不喜歡豪門之間的爭斗,兄弟姐妹之間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的,這場景前世今生都見得多了,他很厭倦,不樂意自己出演這場戲。
而薛家豪富,即使按例他只分到三成,也是一筆很大的財產了。他沒有三妻四妾的打算,又不像那些勛貴們那樣奢侈,那三成財產就足夠他們過一輩子的了。薛淞對自己的未來,也是有計劃的,清貴官身,豐足家境,再加上生活美滿,上天已經厚愛,他不追求太多了,只想自在逍遙地過一生。
哦,他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不能讓薛家傾覆,那樣他就能夠問心無愧。
對薛霖隱隱露出的疏遠和膈應,薛淞是看破不說破,但面子上他們兄弟倆還是和睦的。本以為大家客客氣氣地相處著,等分家了,大家各自過活,時間和距離會讓記憶抹去那些晦澀,只余下美好的情節。
薛霖和薛淞是男人,一個忙著家中的生意,一個籌劃著日后的生活,自己也開始了人際交往,策論什么的時不時也要練習練習。真的三年不碰書本,殿試就要出丑了。他們在家中呆的時間不多,那點子不愉悄悄地藏在心中,不會流露出來。
但王秀云和方氏卻是大部分時間都要呆在內宅里里,免不了每日要相對。王秀云帶著方氏說笑解悶,方氏開始時覺著大嫂對人熱情和氣,對之印象頗好,但慢慢的,這兩人的差異隔閡就顯露出來了。
王家是戰場上廝殺出來的武勛,論根基是遠不如賈家。長子王子勝不成器,只靠著次子王子騰在軍中支撐起了整個家族,因此從未想過由武轉文,對女子的教養就不太注重。王家女子沒有讀書識字,只學著裝扮自己和女紅管家。
方氏知道這情形后吃驚不已,這年代里許多男人都不識字,何況女子這事本不稀奇,但王秀云可是伯爵家的貴女啊
江南是富庶風流,文風昌盛的地方,這里只要能過得去的人家,都會讓女兒讀些書,古板些的,只不許女兒讀詩文移了性情,女則總要看的。沒想到
見到王秀云一副理所當然地說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方氏竟然無言以對,但又實在沒法昧著良心附和,只含混過去了。
王秀云和方氏接觸多了,心中也覺著尷尬起來。方氏不但美貌大氣,身上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氣韻,談吐之間,她很多時候都接不上話來。書香之家的女兒與她們這些勛貴之家真的不一樣,想著與她說些家務人情吧,也不禁覺得說不開口。
更讓王秀云覺得羞惱的是,她發現,方氏的丫鬟居然都是識字的,旁人送來的帖子都能郎朗讀出來。當時在旁邊坐著的王秀云就覺著臉上火辣辣的,就像迎面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般。
自己竟然連方氏的丫鬟都比不上王秀云心中暗自憋屈,看向方氏的目光中就有些不悅,這莫不是方氏故意炫耀以此來羞辱她
方氏靈慧,王秀云稍縱即逝的眼神她看在眼中,滿心只覺得無奈。她哪里有這樣的心思方才讓丫鬟讀那帖子,實在是她正在吃著點心,手上沾著點心屑,才隨口吩咐讓丫鬟讀了一下,這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帖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