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是說過,在娘家時并未讀書。但方氏只以為那是她的自謙之詞,或許是北方勛貴們守舊,不許女兒們讀閑書罷了,誰知能做得那么徹底呢
從此之后,方氏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王秀云的自尊心,再不許丫鬟們在她面前顯示自己識字的情形,自己也從不與她談論詩書文章之類。但是,她也沒法勉強自己整日只和王秀云閑扯些家常閑話,那只能兩人見面少些罷了。
她們是妯娌,并不需要志趣都一致,方氏覺得這不影響彼此的關系。在娘家時,嫂子從不會嫌棄她的閑情雅致是矯情,她也不會覺著嫂子料理家事,要關注著產業營生、柴米油鹽是俗氣。
但這看在王秀云眼中,就顯得方氏依仗著自己是文官的女兒,薛淞又有功名而鄙夷自己。是啊,自己自京城遠嫁,大哥又支棱不起來,丈夫似乎也比不上小叔子的出息所以,方氏才敢不把自己放在眼中,渾然不知道尊重自己這個大嫂,也是薛家未來的主母一股憤懣之情,在王秀云心中越來越濃烈起來。
方氏嫁入薛家不久,一些帖子陸續就下到了薛府,邀請薛家的少夫人去賞花、品茶、飲宴等。
以前薛府也是會收到請帖的,那來請的多半是老親們,或是與薛家有生意往來的人家。但王秀云發現近來帖子明顯增多了些,下的帖子來路也有了變化,出現了些清貴的名門,或有實權的文官等。
王秀云心中自是歡喜的,還隱隱夾雜了些得意。看來薛家得授爵位,那身份便今非昔比了。誰不想往著高處走呢
在京城里,她雖然是伯爵家的小姐,也是有身份的貴女只是,京城里貴人如云,郡主縣主都一大堆的,她的才貌又只是中人,在其中也只得泯然眾人了。自嫁到金陵城后,薛家富則富矣,奈何只是皇商,真正的官宦人家,還是攀不上去的。這樣的帖子,他們從未特意給薛家下過。
薛家兩位少夫人,方氏初來乍到的,王秀云當仁不讓,自是要領頭的,也好指點著她些,讓她在那些應酬場合不出岔子。
王秀云喜氣盈盈地帶著方氏去了,她還覺著方氏的裝扮過于明麗,有些礙眼,便委婉地勸說,大戶人家的夫人么,還是穩重些的好。方氏只對著她笑了笑,但并沒有更換衣飾。
身邊的陪房們見狀,就憤憤不平地在王秀云面前說嘴,道這二奶奶未免太拿大了些,不知道尊重您這長嫂,竟然不理會您的好意相勸。還是讀書人家的姑娘呢,這長幼尊卑的倫理都不明白了么
哎,她年紀輕,氣盛些也不足奇。王秀云起先表現得很寬宏大度。但很快,她臉上的笑容就掛不住了。
那些夫人們對著她和方氏態度氏不一樣的。對著她,是客客氣氣地相待,但也談不上親近。她們自成一個圈子,那微妙的氛圍仿佛把自己排斥在外。她們談起家中丈夫、父親的仕途和在士林中的努力和沉浮之時,王秀云壓根插不進話。
她沒法說起自己家怎么經營生意,和家長里短的瑣事,在一群貴太太中,那顯得格格不入。王家雖然爵位不低,但武勛和文官本不是一路人,下帖子的又多是文官的家眷,王秀云也不好拿著這身份來顯擺。
娘家壓不住人,夫家,嗯,如今還算不壞。只是,好像也不能妻以夫貴,因為薛霖自己并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