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考官互相望了一眼,不明白皇上為何特意提到了此人。他們連忙找尋了一番。
“皇上,薛淞定在第二百一十九名。”主考官回答道。
“二百一十九名”永明帝皺了皺眉“那豈不是要落到三甲了”
“回皇上,正是三甲”
“把他文章呈上來。”
又看了一遍薛淞的策論,永明帝語氣透出些不贊成“眾愛卿,朕見此篇策雖比不上前面那些,也能看得過去。而其策論中頗有新意,值得一讀,這名次如何會如此低”
聽出永明帝語氣中的不滿,主考官連忙出面解釋,薛淞策論中文采不算出眾,他前科會試那名次著實低了些,如今也算提高了不少。而且,他是經過了三年,才進行了殿試。如果一下子提高太多,豈不顯得對其他考生不公平
“此言是顧慮太多,這是朝廷拔士,為的是選擇有用之才,豈能因著顧忌就刻意壓低了考生的名次況且,那薛淞三年前就榜上有名,不僅沒有因此放縱懶惰,反而學問精進,可見其人勤學不怠,善于自律,是個可造之才。”永明帝對薛淞堅守規矩,拒絕了忠義親王,心中滿意,也準備以此來敲打忠義親王,立意要抬舉薛淞幾分,因此堅持著自己的意見。
如果不得永明帝器重,也不能被授予這會試主考之職。考官們都是靈通人,立刻也想起了前些日子薛淞和忠義親王之間的糾葛。
哎呀,他們何必要牽扯進這皇家父子間的矛盾之中反正大局已定,橫豎永明帝心中還是有數的,再也不會拿著這最前面的名次來作為獎勵的。
“皇上圣明,臣等不該顧忌太多。”主考官讓步了。如果他不懂得在小事上妥協,他也做不到如今的位置。
永明帝滿意地點點頭,他也不會做得過分,手下御筆一揮,點出了名次。
名次已出,所有的貢生如今都成了進士。他們頭戴著三枝九葉冠,恭敬地立在太和殿前,聽著執事官用洪亮的聲音宣讀考中進士們的姓名和名次。
“二甲第五十二名,金陵貢士薛淞,賜進士出身”
聽聞此言,薛淞猛地抬起頭來,一時覺得有些回不過神。他覺得自己策論肯定是有進步的,但畢竟會試的名次著實低了些,殿試要想飛躍,也是難事二甲進士他只是在準備盡力爭取,努力過了就不后悔,他會坦然面對的。
但他也沒想到,殿試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結果竟然那么好薛淞忍不住臉上的笑容,眼中滿是歡喜
在那一天里,薛淞沉浸在歡喜之中,他沒有注意到,他不是唯一中進士的勛貴子弟。還有一位身份比他顯赫的,寧國府的嫡公子賈敬只是,他運氣沒有薛淞好,剛好那名次就被排出了二甲,跌入了三甲之列。
賈敬聽到執事官宣讀了名次后,掩不住臉上的失望之色,他本來抱著很大的希望而來的。三甲進士,賜同進士出身同進士,那就說不是真正的進士了他望著考官們,心中憤憤然,定是他們不待見武勛,聯合壓低了他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