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人情紙半張,莫樸華要來了紙筆,揮毫寫下了自己一首得意的詩詞,并且鄭重地落了款,拿給了薛淞。
“好字,好詩”薛淞口中稱贊道,目光卻凝聚在那詩詞下面的落款上。
“梅”薛淞不動聲色地道“我一直以為樸華兄是姓莫的呢,原來我一直稱呼錯了”
“哦,許是我們那里有口音,梅和莫聽上去差不多吧。”莫樸華心情正好,隨口回答道,卻沒看見身后的薛淞死死盯著這張紙,眸光閃爍,臉色慢慢地冷了下去。
酒過三巡,天色已晚,大家都覺著有些累了,薛淞起身道“樸華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還是早些安歇吧。”說著,便命小廝拿來了四十兩銀子來,贈予梅樸華。
想不到薛淞竟然贈予他這么多銀子,此時一戶普通人家,一十兩銀子就能過一年了,梅樸華大喜過望,雙手微微顫抖地接過了銀票,感激不已。
“薛兄弟,你一片盛情,我就愧領了。日后必有厚報”梅樸華說著,忽然心念一動,這薛淞出手大方,可見家資多么饒富;其人形貌言談都是極好的,即使是商戶人家,也必是根基深厚的。他對自己欣賞友善,態度熱情,如果能與他結下兒女親家,得到他的幫扶,對自己和孩子都是很有好處的。自己膝下有兒有女,無論婚嫁都使得。
梅樸華這樣想著,便試探著向薛淞遮遮掩掩地談起這樁事,不料,剛剛開口,便被薛淞斷然拒絕。
“樸華兄,此事不要再提了,我豈是那種施恩圖報的人,你這樣可是小看了我”薛淞義正詞嚴地道“再有,我們的孩子年紀尚幼,天數無常,哪里知道能不能順利長大,長大后人才好不好呢縱然兒女的婚事是由父母做主的,但也不能這樣隨意而為,總得等孩子成人后,再仔細考察才是孩子的一生幸福,可不能是父母報恩的工具”
梅樸華頓時被駁得啞口無言,只得尷尬地笑了笑。
薛淞的小廝伺候在旁邊,見狀心中暗暗納悶,明明前幾日一爺和那梅秀才還相處甚好啊,怎么忽然就不待見了梅秀才了呢一爺原本高興,是準備送給梅秀才一百兩銀子的,也是積積德,讓他沾沾喜氣,怎么忽然就變了卦一爺可絕不是小氣的人啊唉,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一日,梅樸華就要下船了,他來向薛淞辭行,一再重復了自己的家鄉和住處,言道日后必會報答薛淞的慷慨之舉。
薛淞迎著他期盼的目光,瀟灑地笑道“梅兄,相見即是有緣,何必把這樣小事放在心上”
“后會有期”
“后會有期”梅樸華只得了一揖,施禮告辭而去。
望著梅樸華遠去的背影,薛淞心中默默地道“后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