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不見,薛虬已經長開了些,出落得非常可愛,從外貌上來說,他是繼承了薛淞和方氏的優點。見到好久未見的父親,薛虬竟然還不認生,咧著沒牙的小嘴,沖著薛淞咯咯地笑著。
方氏看著薛淞抱著薛虬親熱地逗弄著,心中滿是歡喜,眉宇間一片柔情。自薛淞高中的消息傳來,這些日子,方氏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薛淞功名帶來的榮耀。
每日里上門道喜的官紳族人們是絡繹不絕,那些男丁,自有薛老爺和薛霖出面招待,但許多女眷是直接遞帖子到隨園去拜訪方氏的。因為薛淞已經分出去了嘛,而且薛老太君已經故去,她們總不能去拜訪薛淞的大嫂吧,沒這個道理。
這些夫人們,都來自金陵城里上等富貴人家,上門時都帶了價值不菲的精致禮物前來。她們與方氏言笑晏晏,態度親近,言談中對薛淞夫妻是贊嘆有加,連幼小的薛虬都夸成了菩薩前的小金童一般。
方氏終日要與這些貴婦們應酬,雖然身體有些勞累,但人逢喜事精神爽,神采奕奕。她的父母和兄嫂、姐姐們也來看了她一回,對她講述了薛淞這個二甲進士的價值和前途發展,更讓方氏有了個更清晰的認識。
其實就是她們不說,這些日子以來的變化,也給了方氏直接的感受。族長和族老們的夫人再也沒人會把薛淞和方氏視為族中的小輩,以長輩自居了。因為薛淞日后要出仕做官,那就是朝廷的人了,宗族對他就再無多少約束力,擺不起架子來。
相反宗族還會有許多要依仗薛淞的地方。一個宗族要有當官的子弟,才能在地方上腰桿子硬正,不被外人欺凌。就說薛淞這一中進士,全族男丁的徭役都免了,府衙里對著去辦理的族長和徐老爺態度客氣得緊。這是多大的惠澤啊
如今在眾位貴婦人的眼中,方氏的地位那已經超越了長房的王秀云。眼下或許還不太明顯,但大家都相信,薛淞日后的前程遠大,那方氏的身份自然久跟著水漲船高。夫貴妻榮,在這個時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薛淞的假期有三個月,他要和各路人馬應酬,還要處理不少雜事。那立進士碑的差事薛霖主動攬下了,在他的督促下,那進士碑建得非常氣派。他也想明白了,薛淞中進士,薛家受益,他自然也跟著沾光。他與薛淞,合則兩利,分則兩弊,經忠義親王之事,他知道薛淞的眼光謀略要遠勝于自己。
而且,薛淞是自己主動承擔了風險的,那原該是自己承擔的風險,薛霖心中怎么會沒有一些觸動呢
薛淞時常過來薛府,陪著薛老爺,聊天,飲茶,外出游玩,承歡膝下。他心中明白,這一去京城,兩人相見的時候就不多了,這年代的交通水平讓人絕望
想到這里,薛淞心中不免有些難過,自他來到這個世界,薛老爺對他一直都是很慈愛的。他壓根沒想到自己能有這般出息,在薛淞未科舉出頭的時候,在薛老爺心中,薛霖是薛家產業的繼承人,而薛淞,則是他最疼寵的小兒子。薛老爺也努力地為薛淞做了不少安排,以保障他日后能過上輕松富足的生活。
這份很純粹的親情,薛淞是銘記在心中,這也是他可以容忍下薛霖夫妻最初的一些小動作,小心思,也關心著薛家的未來。否則,以他的性子,他盡可以不管不顧,只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薛淞還有兩千畝田可以免田稅,分家時他名下的田地和方氏的陪嫁田莊加起來有一千多畝,余下的免稅名額,薛淞就大方地讓給了薛老爺和薛霖,他們是自己留著用也好,是拿去貢獻給宗族也罷,薛淞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