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可謂華夏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南宋更是以半壁河山支撐起了小朝廷,還能力抗蒙古數十年,都得益于海外貿易的繁盛,除了豐厚的利潤之外,宋朝也因此成了最開放寬松的王朝。
如果宋朝能延續下去,以當時的華夏先進的技術和經濟上的優勢,未嘗不能成為大航海運動的先驅和領導者,至少也能跟上這世界的腳步。
華夏是從明朝開始與世界慢慢拉開差距的,明朝中后期,朝廷實行海禁的時候,西方波瀾壯闊的大航海運動正在啟幕。幾百年的光陰過去后,華夏輝煌了幾千年的文明黯淡失色,在世界上淪為被壓迫和鄙夷的對象,再掙扎著爬起時,要經歷多少的苦難和血淚
而在這個世界里,大周王朝出現的時間門,正與明朝相仿。
薛淞不能與忠孝王說出這一層,但他很希望能影響到未來君主的決定。于是,他舉出前宋的例子,來闡明海貿的好處,能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利益。農業社會中,始終存在著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這幾乎是無解的,只有另外尋找出路,否則必定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而走向廣闊天地,不蒙蔽著雙目活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才是唯一的途徑。
薛淞沒有翻云覆雨改變世界的能力,但歷史告訴他,閉關鎖國,那是一條不歸路
忠孝王聽著薛淞有理有據,又能拿出很具體的憑證的勸說,若有所思。薛淞與海貿關系不大,別說自己尚無權力,就是自己當了皇帝,下令封海,薛家的生意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甚至會因稀缺而格外興盛。
可見薛淞的勸誡是出自一片公心。他提出的可以嚴格律法,采用種種措施管理東南海貿,讓朝廷和遵紀守法的商人、百姓一起獲利,萬物相生而不相悖,取得雙贏,這說法似乎很有道理。
忠孝王對薛淞點頭贊許,他卻是人品純正,只是,朝中大事,錯綜復雜,連他自己都是深受束縛,無力施展的。可嘆啊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忠孝王腦海中忽然涌出這樣一句話來,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他上位,會做得比父皇更好吧歲月,帶走了父皇的大好年華,也帶走了他的神武英明現在那寶座上的,只是一位日益昏庸,私心算計勝過了江山社稷的老人
追討欠銀就這樣被強行叫停了,知道忠孝王為此投入了多少心血,背負了多少詆毀和罵名,永明帝也覺著有些不安和愧意。為了彌補,他頒下了旨意,安撫了忠孝王一番,晉升他為親王,還賜下了不少好東西。
忠孝親王換上了親王禮服,恭敬地叩拜謝恩,面色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