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王爺對薛淞好奇起來,這薛淞怎的就入了皇兄的眼呢,他出生薛家,那可是皇兄最不喜的武勛門第啊。就是皇兄沒有吩咐,他也想去了解一番的。
手下人把打聽到的薛淞的生平報給了忠順王,聽完,忠順王爺覺得薛淞其人有些特別,他不同于那些正宗的文臣,更不像慣常的武勛子弟的例子。薛淞不是那埋頭苦讀之人,尤其是在他少年時,很過了一段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的薛淞,大約就是個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可沒想到最后能中進士當官。因為他聰明靈敏,那薛老爺不肯讓他荒廢,哄著他一路考上去了,這路途可謂順暢。
但薛淞也不是那孜孜于仕途的人,這不是說他視名利如浮云,像出家人一派超然物外的模樣,薛淞做事也很認真敬業,在戶部能力出眾,不然也不會讓皇兄贊許有加了。
但他行事言談的作風,就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灑脫和自由,人家讀書,從來也沒有懸梁刺股,不像一些文臣說起來那么苦逼駭人。嗯,在某種方面,他與自己有些相像。只是,忠順王心中有數,如果他不是生在皇家,未必能比薛淞做得更好,比如自己在他那個年紀,八成那功名就考不中的。
而且,那薛淞也是挺有主意的,薛家分家,就是他的堅持。而且,他確實是按照規矩辦,只拿了三成產業。那東南商號當時根本就是剛剛開設起來的,和薛家早就經營多年的商鋪不一樣。雖然有朝廷發放的海貿許可,但朝廷又沒有下旨讓他采買,那才是穩賺不賠的。可是,薛淞就是敢冒這個險,可見其人是有魄力的。而且,他運道不錯,手下人心地好,善有善報,居然把那海貿生意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了。
薛淞在江南等地的買賣忠順王不知道,可薛家開在京城的芳華居可確實打開了名頭。忠順王思忖了一番,回府后就讓最近寵愛的齊側妃去芳華居買些東西,回去后把那里的情形細細告訴他。
齊側妃帶著丫鬟、嬤嬤,乘坐著華車,前呼后擁地去了芳華居。她想著自己雖然沒透露身份,但那架勢,那氣派,誰看不出她是顯赫貴人啊,芳華居的人還不把她恭恭敬敬地供起來
誰知,到了芳華居,下了車后,芳華居里倒是有人來相迎,只是態度大方,笑語盈盈的歡迎她光臨,并不像平常所見之人那般阿諛奉承。伸手不打笑臉人,齊側妃也記著忠順王的吩咐,不敢發火。
齊側妃進門后,發現這芳華居與其他店鋪還真是大不一樣,店面寬敞亮堂,貨物琳瑯滿目,品種繁多,但擺放得錯落有致,絲毫不顯雜亂,可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鋪子里招待客人的和管事用的都是女子,齊側妃一眼就能分出,蓋因她們都穿著一樣的天青色的衣裳,顏色雅致,那管事模樣的另外再加件鑲邊的馬甲。她們連頭上的發飾都是差不離的,這裝扮并不顯奢華,但看上去就是清爽,十分齊整大方,很別致,做工講究。
再仔細一看,那芳華居分明是三家鋪子,中間是打通開來,以疏朗的花木隔開。店鋪的角落里還安放著座椅小幾,管事的招待她們一行人坐下小歇,奉上精致的茶點。這時候,店里人不多,菊華管事親自招待了她們一行人,微笑著先勸她們歇一歇,不必著急,盡可以慢慢地看,這里只招待女客,沒有外男打擾。這茶點是她們自己在后面的廚房里做的,十分干凈,請放心食用。
菊華管事不卑不亢的,言行都很妥帖,齊側妃心中暗暗贊嘆。她喝了兩口茶,就興致勃勃地去看貨物,王爺可說了,今天啊,可以任她買好東西,她雖升了側妃,但只是一位中等官員家的女兒,嫁妝也不算多豐厚,王府里有側妃名號的也有好幾位,有機會多置辦些名貴首飾、衣料,那總得去好生選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