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希望薛家能慢慢轉型,正好薛蟠考了個秀才,讀書人經營家中產業,那和專門經商的人家,在人們眼中,那能是一樣的么
在封建王朝,做商人做得富甲天下,那絕不是一樁好事清朝最勤政的雍正皇帝,當時為了籌措軍費,把江南多少富商查辦問罪,抄沒了家產啊。當然,這些商人也是有罪狀在身的,不算清白無辜,但那時的商人行商,哪個能一塵不染的,隨手一抓,自然就不愁把柄
比如先前薛家給內務府、王家、賈家送上大筆錢財,朝廷若是想問罪,薛家一個行賄官府的罪名就逃不了了。
薛蟠眨巴著眼睛,覺得叔叔的提議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他年紀輕,自然更喜歡比較新奇的,帶著挑戰的東西。給內務府供貨,那是做熟了的,只要小心謹慎些,其余沒什么可操心的,太標新立異,宮中也不喜歡。當鋪生意,他也不太懂行,盡管那些掌柜的在他面前畢恭畢敬的,但他卻直覺自己沒本事管住那些能人。
那不如,他另辟蹊徑,或許能讓薛家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呢薛蟠動心了,嗯,做海貿生意,種金雞納樹、白蠟樹什么的,他可以請教叔父啊。自己不會沒關系,叔叔有本事啊,跟著叔父依葫蘆畫瓢,慢慢的不就能上了正軌了。那飾品宮花之類的,這個不難做,叔叔說,北邊天冷,還可以想法去內務府活動,把呢絨料子的生意攬下一部分來,北邊的呢絨料子不如南邊做得精致。他在京城里,這些年下來,也有了一些人脈,可以幫著疏通。
可以試一試
總之,這一趟東南之旅,大家都很開心。年輕人見到了壯麗的河山,廣袤的天地,萬千的世情,也開闊了眼界,都覺得不虛此行,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打算和感悟。薛蟠在回程的路上,還很有激情地和薛淞探討起了日后薛家的發展起來。
薛淞也很滿意,他看到了薛蟠的轉變。也許,薛家會走上另一條路的。他盡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以后他還是要回到京城的。金陵城和京城相隔千里,即使是在現代社會,這時空也是很遙遠的,他沒那么多精力去操心薛家的事務,也未必能及時處置,靠人不如靠自己
幾個月后,回到金陵城,薛淞又回到了安靜的生活之中,但他對京城還保持著關注,和吳侍郎也一直保持著通信往來。
又幾個月后,到了永明帝六十壽辰的慶典,江南省的官員都早早備下了各種珍稀禮品貢上。京城里王家也來信托薛家為他們淘摸些好禮品來博取永明帝的歡心,薛霖也沒有以前那么殷勤,只虛虛應付了過去。
但任宗親百官貢獻的奇珍異寶如何爭奇斗艷,卻是忠孝親王拔了頭簽,他獻上的禮物震動了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