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述事務時,多追求文辭效果,極盡夸張之辭,卻沒有準確的數字來做憑證。比如,明朝在兵事情況稟報時,都沒個清楚的說明,講述那紅夷火炮威力巨大時,什么一炮糜爛數十里,這簡直是要超越了時代一百年了這哪里是朝廷公文匯報,這是在寫修仙小說吧
薛淞以前的工作中,都是很注意數據分析的,這個習慣他也帶到了這個世界,在公事中鮮少有激情夸張的文字描寫,行文簡明扼要,再配以詳盡準確的統計數字,讓人一目了然。這種踏實的作風深得忠孝親王欣賞,命手下人也參照模仿著,在此次也用上了。
眾人聽著忠孝親王拿出札記,向永明帝稟告。他們兄弟拿到朱薯藤之后,先讓經驗豐富的老農依照著呂宋國的人那樣扦插,之后將精心育出的秧苗分別送到了國內十余處省里栽種,分別是在哪里的莊子上,那里的氣候如何,水土如何,每畝地上田出產多少,中田出產多少,下田又是多少,都有很清楚的數字。還有,讓田莊上的農人見縫插針地在自家院子里和小塊雜地上栽種,也收獲頗豐。雖然種植的地方大小不同,但最多也只有幾分田,收下的朱薯摻和著正經糧食食用,竟然也能抵得上一小半的口糧,平日里做個零嘴也是很不錯的。
最難得的是,這朱薯不擇水土,那些干旱少雨,土地貧瘠的地方也種植得很好,下田和上田差別也不大。他們在西北、北方也廣為種植,得出的結果讓當地的農人都驚喜不已,直呼為救命的好東西
真是讓人不敢置信呵呵,在朱薯在何處何地,哪處莊子上栽種的,都記得極其清楚細致,朝廷盡可以派出人手去現場查看,本王從來做事認真,絕不作假,更不敢糊弄父皇。父皇為江山之主,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什么好東西沒有見過,兒臣豈能拿金玉玩物來應付父皇的圣壽。思量著父皇的心中蒼生為重,唯有在民生上為父皇出分憂,才是正道
坐在下首的七皇子忠安王臉色發白,他是甄貴妃所出,平日里挺得永明帝寵愛的,只是甄家不是世家名門,只是甄老太君做了永明帝乳母才得以發達,根基不算深厚。他們母子一身榮辱系于永明帝,自然是需要千方百計地逢迎討好。這次永明帝壽辰,他派人多方搜尋,好不容易尋到一對美麗乖巧的雪白梅花鹿和一只威武健壯的白虎,這份賀禮在眾皇子中可是獨一份的,再無人能比得上了。
其余兄弟的壽禮他早就安排人暗自打聽過,特別是他認為的最大對手忠孝親王,嗯,不過是些平常的禮物,哪里能與自己的相比呵呵,這個皇兄就是太會端著了,以為自己專心做事就能討得父皇歡心了么真是愚蠢啊,這么不開竅的,不能明白人心,還想指望這個大位不過,他做個賢王倒是不壞的。
漢高祖不會將兵,但會將將,他還不是成了最后的勝利者
誰想到,忠孝親王這么耐得住性子,不動聲色地當眾拿出了這一份大禮來忠安王心中酸澀驚惶,這朱薯的分量如何,他也沒法騙過自己,民以食為天,如果朱薯真的能有如此高的產量,那真是能活人無數。忠孝他這份功勞可就是鐵板釘釘,絕抹殺不了的了再怎么有人嫌棄他做事剛直不夠寬仁,任憑他在催繳欠銀時得罪了不少勛貴宗室,眾人提起時,都不好再出言抨擊了,只能贊他憂國憂民,一心為君父分憂了。
這不起眼的朱薯,頓時把眾人苦心搜尋到的各種奇珍異寶比到泥地里去了。自己呈上的白鹿、白虎再如何是名貴稀有的祥瑞,那也是不當吃不當穿的,與國無益,在那丑巴巴的朱薯面前黯然失色忠孝親王兄弟立下的大功,光芒閃耀,任何人都忽視不了。
永明帝心情復雜,八分欣喜中帶著兩分糾結。他身體并不很康健,早年受過暗傷,如今年事已高,精力未免不濟,這幾年也在考慮著立儲之事。這幾個兒子中,忠孝親王是最穩妥實干的,永明帝其實最屬意他,雖然他并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但永明帝作為君主,還是很拎得清大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