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永明帝雖然看好忠孝親王,但他更希望是自己賞賜給兒子這個恩典,而不是這朱薯一出,忠孝親王聲勢大漲,其余皇子很難再與之抗衡了,永明帝想到此處,心中難免有些不自在。
在場朝臣中就有人忍不住問起來可能現場勘探一番,這忠孝親王的話語過于驚人,他們委實有些半信半疑的,還是眼見為實的好。
忠孝親王也不推辭,欣然同意,道在離京城數十里處他有處田莊,就試驗種植著朱薯,這幾日就可收獲,諸位大人如果有意,請親自前去查看。那里上田、中田、下田都有種植,大人們到時仔細看一看區別。那里的佃戶他也命人給發了秧苗,讓他們在自己院子里栽種,為此田莊上還給了那些佃戶每家幾吊錢的賞賜,讓他們安心栽種,如果結果不如意,那就是給他們的補償。其余的地方,朝廷也盡可以讓地方官吏前去探看。
眾人聽在耳中,不禁感嘆起來,忠孝親王真的是對這朱薯極為上心,那是下了大本錢啊
永明帝壽宴之后,朝廷的幾個部門的高官便結伴去了忠孝親王的莊子,親眼看到了那朱薯是如何高產,大家看著那被挖出的朱薯堆積得如一座小山一般,都瞠目結舌。
過了些日子,各地的匯報過來了,這朱薯果如忠孝親王所言的那般,實乃神奇作物江南湖廣一帶也就罷了,本是魚米之鄉,除非逢大災,百姓沒有饑餒之慮,但在西北等苦寒貧瘠之地,那朱薯就可謂是雪中送炭了。口味不如米麥,那算多大的事情肚子都填不飽時,還講究什么口味
忠孝親王慷慨表示,這朱薯的秧苗和栽種的法子他即刻獻給朝廷,由朝廷進行推廣,算各地各部的功績。只要是對國家百姓有利,那就不旺了他的苦心。至于個人的利益得失,他并不在意。
這種無私穩重的態度,給忠孝親王贏來了朝野的一片贊譽聲。但他雖然絕口不提,永明帝卻不能置之不理。只是,他預備給忠孝親王的賞賜,被忠孝親王婉言謝絕了,肅然地表示他身為皇子,本就享受了常人難及的榮華,這樣做本就是應該的,父皇的恩典他領之有愧
本王的目標可不是眼前的蠅頭小利,本王可不是忠安那鼠目寸光,出身淺薄之徒忠孝親王在心里冷笑道。
不過,他心念一動,薛淞先是追隨他追繳欠銀,又不藏私地主動把這消息稟告給他們兄弟,眼下他守孝在家,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就要出孝了,將要面臨著起復的問題。薛淞對他貢獻不小,忠心坦誠,他何不給他爭取些好處這樣的良臣,不可寒了他的心啊,也是千金買骨,讓眾人感悟到自己是個好主子,是萬不會虧待了追隨自己的人的
于是,忠孝親王不動聲色地把話題轉到了薛淞身上,道中原本與海外往來不多,如果不是薛淞吩咐自己的商號留意著,他們也不會想到幾千里外的呂宋還有這等好物,那便不能把這朱薯引進來,暴殮天物。即使終有一日引入,也會晚了許多年,可不耽誤了大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