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答應給賈家籌十萬兩銀子這消息讓史夫人心中一喜,雖然離自己期望的還是略少了些的,但面對著建園子日漸龐大的開支,還是能減輕不少負擔的。這段日子,賈家花錢似流水一般,比原先預算的還要多,王熙鳳已經在史夫人面前訴了幾回苦了,說要抵不住了。林家的這筆銀子可謂是及時雨
但賈璉帶來的另外一個消息卻讓史夫人又驚又怒。賈璉說,林姑父已經著意要續弦了,迎娶的就是在林府教養林黛玉的宋女官。林姑父近來身體不好,也有想用這樁親事來沖沖喜的緣故,再說續弦本不需太招搖,因此這親事進程便準備加快料理,但三媒六聘一樣不缺,乃是正經的迎娶。
那宋女官在宮中伺候多年,人緣不錯,有位相熟的女官在太上皇后面前有意無意地提起了此事。太上皇后也記得宋女官,聽聞她得了好歸宿,也為她高興。念及宋女官為皇家兢兢業業效忠多年,消耗了大好青春年華的份上,太上皇后賞賜了不少首飾、衣料,為宋女官添妝,這是難得的體面。
因當時不成文的規矩,男子續弦,前面妻子留下子女的,須得知會她的娘家,得到許可和祝福,至少是不反對,并留下信函憑證來。民間百姓并無特別講究,但高門大戶一般都是遵守這規章,要走一波流程的,看在外孫子女的份上,前岳家基本上都不會為難的。林如海把此事告之賈璉,也是委婉地表示了要賈家同意的意思。
賈璉返京時只帶回了兩萬兩銀子,道林姑父說這么大一筆銀子林家也需要時間籌措,恐誤了賈家建園子的大事,讓他先行返回。余下的銀子,等湊齊了之后,讓他最信任的奶兄,林家的管家親自送來。
林黛玉上京之事,賈璉先提了一嘴,但林如海此話一出,賈璉便偃旗息鼓了。林如海續弦之后,林家便有了主母,你賈家再要接回林黛玉算怎么回事,明晃晃地嫌棄后來的林夫人,擔心有了后娘,便有了后爹要是這樣,賈璉的外公家首先便要接賈璉走了,林如海不比賈赦做爹稱職
史夫人咬了咬牙,心中暗恨,林如海的意思她哪里能不知曉。林如海分明是以那八萬兩銀子為餌,逼著賈家同意他的要求,可恨啊
但賈家能不同意么不說林如海早就守滿了一年的妻孝,男子續弦本就是天經地義,前岳家沒有反對的理由。
那宋氏也不是像邢氏那么沒依仗的,在宮中多年,誰知道天上哪塊云會下雨呢太上皇后賞賜了宋氏嫁妝,不管她是一時興起也好,還是其中別有深意,那就是表示了皇家的態度,賈家敢反對么那是太上皇后,哪怕是去求甄貴太妃,也是不能越過她的身份去的。再說了,如果拖延反對,那八萬兩銀子能及時能拿到手么,賈家可是急等著要用呢
史夫人思來想去,最后只得認了,賈家只能退讓了她心里十分難受,只怕林如海娶了宋氏之后,有了新歡,便忘了與賈敏的舊日情分,從此與賈家疏遠開來但相隔千里,鞭長莫及,她也沒什么好法子想。
那只有盡量籠絡著林如海和林黛玉了,尤其是林黛玉,賈家總歸是她的外家,史夫人琢磨著要經常派人給她送些東西,不斷了聯系才好。若能給她送些精心挑選的奴婢去服侍那更好,只怕林家不肯收下,這年頭,高門一般用的都是家生子兒。
史夫人滿心不甘,當年賈敏也帶著不少陪房啊,這些年來在林家也受賈敏抬舉,怎的派不上用場呢林如海與那宋氏看對了眼,這樣的大事也不想法給京城透個氣兒,讓她早做預備現在讓林如海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得任其如愿行事
真正可恨史夫人心中憤然地想著,虧林如海還是個讀書人,渾然不記得當初國公爺對他的提攜和關愛,忘恩負義,喜新忘舊再聯想到他與甄家在江南的爭執漸漸生起,宮中的甄貴太妃已經流露出了不滿,史夫人暗暗地覺得,這樣的女婿,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那對賈家還更有利些
一個多月后,在得到賈家的承諾后,林家大管家便趕到了京城。榮禧堂上,大管家代表了林如海,拜見了史夫人,正式地提出了續弦的事情。早有準備的史夫人拿出由賈政親筆書寫,加蓋了史夫人私章和賈赦承爵人的章印的許可函件,大管家恭恭敬敬地行禮道謝后,才拿出了滿滿裝著銀票的盒子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