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卻發現,賈家并沒有因為賢德的冊封而得到好處。每年,宮中按例賞賜下些玩器、彩緞之類,算下來也不過是一百多兩金子而已。但他們可是要源源不斷地要給賢德妃供給銀子的,就是大小太監,也時常來打秋風,一次的銀子就趕上了一年的賞賜了。這一出外祟何時能休
銀子是一方面,更要緊的是,賈家上下也沒因此而得個官位,尋個好差事啊,什么都沒變化
忠順王府長史上門來問罪,賈寶玉挨了賈政一頓痛打。有心人就心中嘀咕了,怎的那長史就絲毫不顧著賢德妃的面子,這賢德妃在宮中究竟是什么排面
之后,賈政擔心賈寶玉不上進,家中的族學也不像樣,那賈代儒自死了獨孫后,更加是沒了心思,賈寶玉在族學中讀書豈不耽誤了賈政便想著要把賈寶玉送到好的書院里收心讀書,他最渴盼的去處就是國子監。
但國子監可不是容易進去的,里面的學子,要么是成績優異,有的已經有了舉人的功名,進去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要么就是達官貴人的子孫后代,去享受最優質高等的教育,鍍鍍金,能從國子監畢業,就等同于有了秀才的功名,還可以直接去參加鄉試了。因著這個好處,京城里的官宦人家都趨之若鶩,所以朝廷嚴格限定了入學的名額。
賈家這一輩本來是有一個入學名額的,按規矩,應該給大房的嫡子賈璉。但史夫人偏著二房,說賈璉不是讀書的性子,他既然長于俗務,那不如在家中管理外頭的事務,讓喜歡讀書的賈珠入學吧。這樣兩房都好處均衡,家中方能和睦。
賈璉當時年紀也不大,自己對去國子監也沒多少興趣,再說母親早逝,父親又不理會他,無人會為之出頭。賈珠倒是進了學,偏生一心讀書,把身體弄壞了,早早去了,賈政深以為憾。
此時,再欲把賈寶玉送去,賈家的名額卻用完了,賈家煩惱不已,王夫人進宮覲見時,便向賢德妃提起此事。
皇上額外開恩,給自己的小舅子再增添上一個國子監的名額,那不是小事一樁么賈家人都覺著賢德妃一說就成了的。
誰知,泰安帝卻不愿給賈家這個臉面。他的心胸不大,在登基之前,賈家對他的輕慢,被迫納了賢德妃的窩火,和賈家的陽奉陰違,種種交織在一處,讓他心中不快。他既然不快了,賢德妃和賈家想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