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驚奇地詢問原委,聽完后,頗覺無語。
賈寶玉拿著王家的名額去了國子監,臨行前,賈政就嚴肅地告誡他,這名額來之不易,賈寶玉務必要在國子監好生用功,用心請教教授們,等到完成學業,就能相當于秀才的功名了。到時,就有了直接去考舉人的資格了。這樣的好機會,如果賈寶玉不把握好,自己絕饒不過他
賈寶玉戰戰兢兢地答應下來,只得硬著頭皮去了國子監上學。聽人說起這國子監有許多官家子弟,料想對他們的學習還是很寬松的,不過是走一走過場而已,這日子應該不難過吧
誰知,如今的國子監可比以前的要嚴格多了。趙祭酒是在泰安帝登基后才去的國子監,新官上任三把火,泰安帝又是個較真嚴肅的人,趙祭酒便在國子監里嚴明紀律,狠抓學子們的學業,再不許有人在國子監里廝混度日。
賈寶玉覺得在國子監里的生活是水深火熱。國子監是可以寄宿的,但賈寶玉哪里能忍受得了那相比著怡紅院,可算是十分寒酸的學生住處再說了,家中那些清爽干凈的女兒們還等著和他說話,安撫寂寥呢,他為什么要和那些濁臭男子們擠在一起
所以,賈寶玉便每日里騎馬坐車地去上學。國子監不比族學可以晚去早回,每天都要點卯的,去晚了,都要在考勤簿上記下名字的。賈寶玉去的第一個月,就記下了好幾回,被博士嚴厲警告了。
這學業的負擔也很重,還每個月都要考試,名列前茅的受獎賞,落后的受責罰。原本賈寶玉自詡自己文才風流,寫的詩文卓爾不凡,在國子監里定然能壓倒眾人,心中還沾沾自喜。誰知,國子監里還是以經義策論為主,詩文也是講究要適應科舉考試的要求,中庸不逾矩,與賈寶玉的風格是格格不入。
賈寶玉在國子監的學業便時常墊底,那些枯燥的學問他學著覺著索然無味,博士們還拿他當拉后腿的,給他加重功課,被逼著從早到晚地讀書、寫文章。
賈寶玉過得苦不堪言,天天都想著想從國子監里逃離,但那后果定是要被父親狠打的。一想到賈政的大板子,賈寶玉就嚇得一激靈,只得抹一把苦淚,忍耐下來。
如果這樣過上一年半載,賈寶玉說不定就適應了,他天資還是很聰明的。只是,在過了幾個月這樣壓抑的生活后,一向被像鳳凰般被眾星捧月,沒受過半點委屈的他發作了。
賈寶玉是個高門公子,在富貴溫柔鄉中長大,平素里從衣食舉止上便可看出來。每日里小廝們前呼后擁地護送著他上學,隨便一件衣服便價值不菲,原書中賈家一頓小宴便夠莊戶人家過一年的了。他錦衣玉食,長相極出眾,在眾學生中便非常引人注目。
除了官家子弟,國子監中還有不少學業優異的寒門學子,說寒門,也不是真正的貧苦人家,否則也供不起讀書的。他們天然地就與那些依仗著祖蔭,來國子監里只是為了鍍金的高門子弟隱隱對立,尤其是那些武勛出身的。他們與文臣的子嗣倒是關系和緩親近,因為日后他們也是以成為文臣為目標的,也不愿得罪了他們。
賈寶玉的言行舉止看在這些人眼中便是格格不入,他們不知道那入學名額是王家讓出來的,都以為那是借了賢德妃的光,被硬塞了進來的,這就意味著,有一位寒門士子被奪去了原屬于他的位置,壞人前程,如殺人父母他們也感同身受,為之不平
再加上賈寶玉身上這武勛、外戚雙重的身份,更是他們厭惡的對象。平日里言語上就有些不和睦,在國子監辦的春日宴上,他們與賈寶玉更是沖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