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隱隱覺得,自從她們去看過巧姐兒回來后,林黛玉就與以往似乎有些不同了。這種變化很微妙,宋先生具體說不出來是子啊哪里,但她能感覺得到。林黛玉整個人都開朗了不少,以前是美麗中帶著些許輕愁,天生的性情多思多慮而且善感,現在仿佛是卸下了一層無形的束縛,神色平和寧靜,像一下子頓悟了。
宋先生琢磨著,這是看著巧姐兒的經歷,眼見著大家族的榮枯變化,人情冷暖,世情百態,心有所感的緣故吧。不過,這也是好事。年輕姑娘,誰不想做個清高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呢,但最終還是要成家立業,腳踏實地地過日子。
大家之婦可不易做,像林家這樣家資富足,人口關系還如此簡單的,那是很少有的。賈家這樣幾代同堂,叔伯兄弟一大堆的,才是這時代的主流。
林老姑母以前就擔心過林黛玉的性子,怕她因此嫁人后,過不好日子,經常和宋先生嘆息著說起。
宋先生心道,無論林黛玉是因何而改變的,那都是一樁好事兒
賈家事了,林家又出了孝,就要為林黛玉操心婚事了。林家來京城日子不長,不認識多少人,又失去了林如海這頂梁柱,這對談婚論嫁都是不利的。宋先生和林老姑母商量了一下,便分別去向薛家和林如海的舊友們求助了。
方氏對林黛玉的印象挺好,這個姑娘楚楚動人,文才出眾,雖有些清高,但人品純正,又是書香門第出身,她天然就覺著親切。加上與宋先生的交情,她很愿意伸出援手。
兩人一合計,方氏征得了薛淞的同意后,便認下了林黛玉為義女。兩家選了一個好日子,邀請了賓客,正式地辦了這場認親儀式。
行了正禮之后,林黛玉給方氏獻上自己精心做的一套繡花衣裳,方氏則準備了一付上好的藍田玉鐲,親手給林黛玉戴上。從此之后,林黛玉便也是方氏的義女了,這也是給她的婚事增加了一些籌碼,這樣正式認下的義女,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薛淞作為義父,也接受了林黛玉的行禮。他飲下了認親茶,心中不禁生出一種不真實的恍惚來,想不到他居然會與這世外仙姝有了這樣密切的聯系。
他望了望眼前目光純凈的林黛玉,心中一軟,希望此生這讓人感懷的姑娘能夠幸福吧,如果能為之盡一份力,他是不會推辭的。
認親之后,方氏便有意識地時常邀請著宋先生和林黛玉一起出席合適的交際場合,讓京城里的官員貴爵們的女眷對她們母女熟悉起來。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林家是從江南來的外來戶,又閉門守孝了三年,能認識幾個人旁人都不認識她們,又怎么會想到與之聯姻,連媒婆都不好上門的。
這樣幾個月之后,京城的貴婦們對林家那氣度從容的太太宋氏和清麗靈慧的姑娘黛玉熟悉起來。當然想攀龍附鳳,追求權勢的會嫌棄林家孤兒寡母的,空余一個好聽的名頭,娶林黛玉不劃算,但并不是個個都那么功利的,而且考慮的比較周全。
林家姑娘那長相、氣度不用說了,放在在京城的閨秀里都是極出色的,而且讀書知禮,頗有文采。其繼母也是誥命夫人,是宮中有品級的的女官出身,那是不愁教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