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齊道臺想了想,這他也羨慕不來,薛淞不納妾,身邊干干凈凈的,兒女都是妻子所出,兒子也秉承了這個傳統。家中夫妻同心,大家勁往一處使。沒有半點內耗,家族豈能不興旺
齊道臺借著酒勁,和身邊的梅樸華八卦起來薛淞和皇上、忠順親王的淵源,薛淞科舉得意,薛家在京城文臣中的好名聲,薛家父子不汲汲于權利,安安分分做實事,卻正合了皇上的口味,得到了青睞,仕途一路順暢,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薛淞,也確實是有本事,薛家,原來只是皇商,可薛淞一人就把一個家族帶起來了。如今不但是薛淞這一脈,整個薛家都改換了門庭。他的侄女也嫁得不錯,侄子不算出彩,但守成還是沒問題的,可以努力培養好下一代嘛。
“薛淞人品倒還不錯,為人坦蕩,對兒女盡心,該有此福報”齊道臺接著把薛家嫁女的事情講給梅樸華聽,若是當時薛淞有一絲攀附富貴,畏懼權勢的心,便會選擇犧牲自己女兒了。
看看現在的忠安王府,早被貶斥,掛著一個空頭降級的爵位,戰戰兢兢地過日子,哪里還有翻身的機會薛家也必會受牽連,名聲、前程都會大受影響,皇上也會因此心存芥蒂的。
“他那女婿,雖是武人身份,但為人做事的挺好,在東南官職也不低,對他女兒和薛家都極親近”
齊道臺這一點上對薛淞倒是服氣,他自忖,當時太上皇還在世,換了是他,是頂不住這種壓力的。不過一個女兒,不值當家里付出那么大代價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有士人的氣節,當日許多士人對薛淞都是敬佩稱贊的。
梅樸華在一旁聽著,不禁生出一股濃濃的羨慕嫉妒之情。那薛淞年紀比自己還要小了不少,可已經身居高位,錦衣玉食,處處受人尊重,更是家庭和美,這世上的好事兒真是都被他一人占了去了再想想自己,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不肯嫁女兒,那多半是眼光毒,看準了皇上遲早要對付甄氏母子的緣故,嗯,一定是這樣梅樸華心中暗道。
過了幾日后,薛虬帶著家中為他準備的豐厚還禮去拜訪齊道臺,齊道臺熱情接待了他。薛虬告辭時,齊道臺身為長輩不好屈尊,便吩咐梅樸華去替他送一送。
薛虬見梅樸華那殷勤諛媚的模樣,心中覺著納悶。據齊道臺介紹,這梅樸華只是個好不容易才考中的舉人,找了關系跟在他的身邊,半是清客,半是幕僚。他看著梅樸華勤勉識趣,又可憐他出身寒門,家中負擔不小,準備過一兩年舉薦他去當個一個八品的官,找一個肥缺,也算賓主一場。
這樣的人,只是紅塵中碌碌眾生的一員,絲毫沒有出奇之處,為何父親要他不著痕跡地向齊道臺打聽呢
“梅樸華此人,為父在多年前曾與他有一面之緣。那時,為父考中進士回鄉,不欲張揚,乘了一艘民船,正遇上了梅樸華,那時他鄉試落了幾回第,要去尋好書院求學。為父感嘆他身世坎坷,自己又逢著大喜事,便一路以酒食招待,臨別前,還贈予了他四十兩銀子。”薛淞淡淡地道,他自然不會把書中梅家與薛家的恩怨講出來的,但他所說的,也是真實的。
薛虬覺著有些不可思議,他看著梅樸華可不是那清高孤傲的人,相反很熱衷于名利的。父親那是年少有為的二甲進士,梅樸華竟然沒有主動與父親結交父親身后的師門那些人脈、資源,可以給梅樸華很大幫助啊,就是這些指望不上,薛家豪富,父親又很慷慨大方,他如果能傍上父親,能得到的銀錢資助可遠遠不止這四十兩銀子啊
“當時我為了避開武勛們拉攏,匆匆離開京城,并未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訴梅樸華自己家是商人。”薛淞語氣平靜“那一路上,我吩咐船家給他換了好的艙房,請他一起和我用膳,臨別以銀錢相贈。他那時感激得很,稱我為知音,還說日后必有報答,提出要和我結兒女親家呢”
“可他現在根本不記得父親了”薛虬臉色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