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枯燥乏味的清寒日子。如果不是真的看破了紅塵,醉心佛法,惜春姑娘,你確定自己能受得了么妙玉那樣的是受賈府庇護的特例,你千萬不要因此而誤解了
這話說得很直接,惜春低頭思量了一回,道第一種自然是不能去的,正經的庵堂,哪怕清苦些,她也是能接受的。
黃娟搖搖頭,凡事經歷過才能有真切的體會。她也不再勸說,便和大尤氏商議了,把惜春送到白衣庵去,捐了些香火銀子,和主持師太說好了,一切都按照庵堂里尼姑的正常待遇,容留惜春在此代發清修一個月。不可拿她當做香客一般款待,其他尼姑做什么,她也要做什么。
大尤氏給了銀子,主持也聽說過黃娟的善行,欽佩她的仁義之心,便欣然答應下來。惜春便在白衣庵里體會了一個月最真實的尼姑修行生活。
一個月期限到了,大尤氏和胡氏如期來到了白衣庵,以為這一個月的艱苦生活會讓惜春改變主意。誰知,她們看見的惜春身著緇布佛衣,面容清減了些,但精神頗好,她手中拿著大掃帚正在掃地。
惜春見到大尤氏,雙掌合十,向她行了個佛禮,口念佛號。大尤氏和胡氏見狀雙雙愣在當地,聽著惜春平靜地表示,這一個月來,她過得很辛苦,但心中卻是覺著從未有的平靜安樂,她不想留戀凡塵,愿意在這里正式落發出家。
大尤氏驚呆了,她真沒想到惜春的態度會如此堅定。
黃娟聽說后,感嘆不已,命運的運行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啊不過,了解了惜春在白衣庵的生活,黃娟覺著也不算壞。
有的人真的是有靈性和信仰的,不然釋迦摩尼怎么會在沒有任何動亂爭斗下,還放棄王子的高貴身份去悟道呢,賈家再富貴還能比得上皇家
而且,惜春讀過不少書,對佛經的理解比其他的尼姑透徹,一經點撥,悟性便很高。她善書畫的特長在白衣庵里也得到了發揮,幫著庵里畫了好幾幅佛畫送給來上香的貴客,頗受好評。主持靜安師太對惜春很欣賞,說如果惜春愿意正式出家,就收她下為真傳弟子。
這樣一來,黃娟也就很理解了。有的人能滿足精神上的需求,自己的價值能得到體現和尊重,比衣食上的充裕更能她覺得幸福和快樂
在黃娟的勸說下,大尤氏終于答應了讓惜春出家,她還張羅著給惜春置辦了三十畝田地,幫著租出去,每年的租子送去給惜春作為私財。惜春愿意捐給庵里也好,自己留在手中花用也罷,大尤氏都不管,她已經盡到了自己的心意了
父母都做不了兒女的主,何況她只是嫂子在賈老太君派邢夫人來責問時,大尤氏這樣回答道。
\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虛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