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放跟楊儀的馬車才拐彎而去,吳校尉等人就疾馳過來,進了巡檢街。
只差一步,兩方就能撞見。
吳校尉眾人在巡檢司門口下馬,一個副手道“這個時辰了,不知道俞巡檢出衙門了沒有。”
另一人道“俞巡檢向來勤謹,這會兒應該還在。”
門口兩個士兵過來牽馬“俞巡檢沒有走,倒是十七爺才去了。”
吳校尉一怔“啊,是剛才那輛車還以為是楊侍醫呢。原來十七爺也在。”
幾個人說笑了幾聲,進門去見俞星臣。
其實下午時候俞家派了人來,說是老爺的話,讓俞星臣早些回去。
俞星臣細問家里有沒有別的事,來報信的只說沒有,俞星臣便猜到了幾分。
之前他離開海州,徐夫人就告誡過他,回來后要及早擇親,必定是為此事。
靈樞不知道他是故意按兵不動,還提醒了兩回。
俞星臣只淡淡地說知道了,幸而靈樞懂他心意,后知后覺,便不再提。
吳校尉等入內,向俞星臣稟告去甑縣探聽的種種。
之前他們到了甑縣,即刻分頭行事。
吳校尉帶人按照康兒所說,打聽到了任家,自去詢問。
其他兩位副手,則在縣內暗暗打聽任家的事。
這是俞星臣特意吩咐的,叫他們不要只拘泥于任家,多打聽打聽周圍的人如何說法。
此事倒是容易。
任家在本地算是有名有姓,他們家祖上也是做甑鍋生意的,做木甑的手藝十分出眾。
后來家中薄有了些田產,家里就不再做買賣,而是重金請了私塾先生,教導后代子孫讀書,只為出人頭地。
到了這一代,府里的大爺竟考中了縣內秀才,一時轟動。
而提起這任家,縣內的人都交口稱贊,府內的老太太不消說是個惜老憐貧、慈悲為懷的,先前逢年過節,或者去寺廟祈福,或者施舍粥米給街上的乞兒以及窮苦之人。
而中了秀才的任大爺,非但是個飽讀詩書的謙謙君子,更兼賢孝非常之前因為母親身患疾病,求醫無效,任大爺向菩薩發愿,愿意自己絕食六天六夜,只求母親病愈。
而就在他守戒的時候,任母的病癥果然好轉
縣內的人皆都知道此事,嘖嘖稱奇,自然也更加贊同任大爺的仁孝之舉。
覺著真不愧是中了秀才的人,日后這老太太的福氣只怕還大大的呢。
任家的老太太膝下一子一女,女兒早已經出嫁。
康兒所說的妹妹弟弟,都是妾室姨娘所生,只是姨娘早死,大娘子都養在膝下,視若己出。
不過奇怪的是打聽起任家突然沒了的兩個孩子,縣內的人不以為然,有的說畢竟妾室生的庶子庶女,送走了也不足為奇。
也有的說既然是送給了有錢的人家,自然吃不了虧。
可問起康兒來,他們竟統統地不曉得,康兒現在不在家里了。
而在他們探聽消息的時候,吳校尉也帶人進府,見到了任秀才。
任秀才瘦長,中等個兒,看著斯斯文文,只是面上隱約有些愁容。
吳校尉開門見山,自報家門之后,問他們府內是否有孩童不見了。
任秀才一驚,竟沒有立刻回答。
吳校尉也覺著驚奇“怎么,你們家幾個孩子,有沒有丟失,莫非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