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乘車往回之時,留心看路上的行人。
此刻正是北境最冷的時候,又兼下著雪,但武威乃是北境第一大城,自然跟別處不同,路上的人竟還不在少數。
有錢人,都是皮毛帽子身上毛斗篷之類,但多數都是身著棉衣的平民百姓,可他們雖然身份各異,此刻在路上所為的事也不同,但幾乎每個人見了面,都會問一句“去領了回元湯了么”
楊儀這一路乘車,倒是聽了三四次這樣的問話。另外便是些說這回元湯餃種種好處等話。
江太監聽了會兒,回頭對楊儀笑道“大人可聽見了如今城中的人但凡碰頭,必提回元湯,這幾日我派人出去打聽著,那些人,簡直把這個視作靈丹妙藥了。還有些富人千方百計的,讓自己的家奴們假裝乞丐去排隊,就為了吃一碗呢。”
楊儀道“真有此事為什么要假扮乞丐”
江太監道“因為俞大人曾吩咐過,但凡那些衣冠楚楚看著出身富戶的,便不許他們領,縱然來領也不許給。只接濟窮人。”
楊儀笑道“這倒是個法子,何況我藥方都張貼出去了,他們要吃多少做不成呢。何必跟那些缺衣少穿的人爭搶。”
江公公聽她這么說,搖頭道“您不知道,他們只迷信那藥棚內施出來的,我昨日還知道了一件事,另有富戶,為了吃一碗,還出錢買乞丐的呢。”
楊儀一怔,江太監繼續道“最好笑的是,那乞丐不肯給他,說這是永安侯賜的妙藥,連著吃上一個月,便能身強體健,百病不生。而且還有不少人覺著他說的對。”
楊儀聞言不由笑了,又嘆道“他賣了也好,賣了這一碗可以再排隊另一碗,太實心了。”
江公公道“有的人便是這樣實心,他覺著每人每天領兩只,就是每人的福分,這福分自然不能賣給別人去。”
楊儀又笑。
對于武威城的百姓來說,每天去領回元湯跟餃子吃,已經成了每日必須要做的頭等大事。
雖然每次必得去排隊,頂風冒雪,但一想到能有湯餃,渾身便先熱起來了。
楊儀起初不敢在別處弄,直到武威這里弄到第三天上,逐漸有了經驗,開始有條不紊,她才叫張太醫帶了一應所用藥材跟藥侍、醫學生們去了威遠。
另外,又派了一名傳信兵,拿了銀票并自己的親筆信前往衛城,讓在那里的胡太醫也如此這般的行起事來。
這兩日,威遠跟衛城都開始著手,楊儀打算再過兩天,就把跟著的藥侍和醫學生再派到北境其他地方去,盡快著手操辦起來。
她最近也忙得很,一則是為北境的事,二來京城方面,她也已經寫了幾封信,有公文,也有私信,但卻都不是為了私事。
有的是給楊佑持的,為了藥,還有給林瑯的,也是為了藥,外加醫官。
還有一封折奏,卻是給宮內皇上的,將此處情形簡略稟明。
最后這一封折奏,楊儀想了很久才決定擬出來,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皇帝大概也是想知道北境的具體的。
而她所做的所有,雖問心無愧,但如果想要更好的做下去做的更好,則離不開皇帝的首肯。
回到監軍府,小甘迎著出來,就把慧娘跟決明母子在府里的事情告訴了她。
斧頭跟著解釋“是之前我才從永安侯院子出來,豆子就看到一只黃皮子,一路就追著到了決明家里,才發現原來那些衙差正要將他們拉到衙門里去。”
楊儀低頭摸摸豆子的頭“又是黃皮子”
斧頭說“是啊,我懷疑是不是之前在王家出現的那只。可是它怎么會跑到這里來呢。”說到此刻,忍不住又開始張望,好像覺著那小東西也正埋伏在不知哪里。
大家陪著楊儀到了慧娘母子歇息之處。
將到門口,只聽到里頭是慧娘的聲音道“你答應娘,以后不許再那么做了。”
決明的聲音囁嚅道“他、他害了娘。搶走了、回元湯,還摔了碗。”
慧娘道“娘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好好的就行了。”
楊儀走到門口,向內看去,見榻上是個年紀不大衣著破爛的小少年,旁邊坐著個身形偏瘦的女子。
那少年耷拉著頭,兩只手交握在一起,不住地扭來扭去“我不想沒有娘。”
慧娘一愣,繼而輕輕地摟著少年的肩頭“娘沒事,昨晚上只是疼得厲害些。”
少年開始搖頭,他不是搖一搖就停下,而是一直不停地開始搖。
慧娘忙抱緊他“決明,別害怕,娘真的沒事”
少年的頭搖的更厲害了,他沒有出聲,卻好像在激烈地否認她的話,幾乎從她懷中掙扎出去。
楊儀本來入內,看到這個情形,不太好打擾。
斧頭對楊儀道“我聽那些人說,決明有些我以為他們是胡說的。”
當時斧頭聽那些百姓們議論,說決明有些癡癡傻傻的。他本來不信。
正說了一句,那邊決明好像聽見了動靜,他抬頭看向外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