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立印象里,除了大學有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學校統一買的綠皮火車票以外,這還是她第二次乘坐綠皮火車,而且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個小時
等火車開了五六個小時,她就覺得有點難熬了,越發體驗到未來技術進步帶給普通民眾的便利。
旁邊的余鐘琪問她“愛立,我去買份盒飯,要不要給你帶一份”
“好,那我看著行李,麻煩你幫忙買碗粥,”說著把飯盒遞給余鐘琪,媽媽給她備了五個茶葉蛋,四個饅頭,一點腌制的辣椒片,她自己還帶了一點糖果和肉干。
對面坐著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同志,戴著一副眼睛,問她道“小同志,我看你一下午都在看小說,這本書怎么樣啊”
沈愛立的青春之歌還沒有看完,就帶著在路上消磨時間,聽他問,就答道“還好,故事情節還挺好看的,您要不要看”
老同志道“不用,不用,我看過了,那你對書中的余永澤有什么印象”
“知識青年,挺好的。”
對面又問道“你不覺得他思想落后、腐朽嗎他一直鉆在圖書館里搞古籍,不關心時事,也不搞革命。”
這一個問題其實比較敏感了,沈愛立沉默了一瞬,對面的老同志似乎也發覺了她的猶疑,忙道“隨便聊聊,你不用在意,不說了,不說了”
到最后,語氣甚是落寞、頹然。
沈愛立忽然想到她質問王元莉,她真的是反`動分子的時候,這個答案,王元莉或者壓根沒有仔細想過,對于原主來說,卻是為了這一個答案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留下一句“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見老同志同座的正在打盹,抿了下唇開口道“不可能所有人都搞革命,林道靜因為自己的命運而關心政治、欽佩那些解救和她一樣于水火中的時代英雄,但是余永澤因自幼環境的影響,他的志業就是想好好做學問,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一條路,只不過恰巧是亂世,青年之間的通用話語就是革命但就他本人的選擇來說,無可厚非。”
老同志完全想不到沈愛立會回答這個問題,有些錯愕,又有些感謝,啞聲道“謝謝你,小同志”
沈愛立搖搖頭,她覺得,或許這位老同志不是隨口問的,這個年代很多人都在尋找答案。
余鐘琪買了飯回來,老同志也沒有再和沈愛立交流,到后面兩站的時候,老同志就提前下車了,走之前看了一眼沈愛立,低聲說了句“謝謝”
沈愛立笑著揮揮手,“一路順利”
余鐘琪回頭看了一眼,問愛立道“做什么的啊”
沈愛立搖搖頭,“不知道”拿了一個茶葉蛋分余鐘琪,余鐘琪分了她一個皮蛋,愛立笑道“我好久沒吃過皮蛋了”
“你要是愛吃,等回廠里,我給你帶幾個,我媽媽會做”余鐘琪比愛立早三四年到國棉一廠,兩個不同科室,平時交流也不多。
沈愛立忙道謝。
余鐘琪吃了兩口盒飯,側頭看了一眼沈愛立,接著又用胳膊肘輕輕碰了碰她,“哎,愛立,你和元莉吵架了啊一路上你倆別說搭話,眼睛都不帶看一下的,你倆不還是室友嗎”顯然這個問題,她已經憋了很久了
沈愛立手里的筷子頓了一下,想著她被舉報的事,估計下回回來就已經在廠里傳開了,就沒回避這個問題,就道“坦白告訴你吧,我已經搬出宿舍了,就在上周六”
“為什么啊,你們那宿舍房子不還是挺好的,以前給蘇國工程師住的呢”